欢迎进入淮海名医网淮海健康在线
您现在的位置是:淮海名医网 > 全网新闻 > 新闻资讯 > 中医专家贾先红为您详解:如何面对入秋后的身心不适
中医专家贾先红为您详解:如何面对入秋后的身心不适
信息来自:徐州健康网    发布时间:2018-09-13 16:59:00    阅读量:2859次
[摘要]:为此,科室不断拓展诊疗范围,打造特色技术。比如在变态反应性疾病方面,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及中药减敏治疗,取得显著疗效,肿瘤方面更是形成中医特色治疗品牌。

处暑已过,白露将至。

许多市民发现,

秋的凉意虽能缓解夏之酷热,

但身体依然会有诸多不适。

记者从徐医附院中医科了解到,

夏秋换季时,气温多变,

正是多种疾病的高发期。

哪些疾病为秋季常见?

中医上有何调理治疗方法?

带着这些问题,

记者采访了徐医附院中医科的相关专家。

  徐医附院中医科

  磨砺特色

  技术技术技术

  磨砺特色技术创新诊疗手段

  让广大患者享受到优质中医药服务

  不管是感冒、哮喘、胃肠炎等常见疾病,还是心肌梗死、中风等心脑血管意外,亦或是肿瘤、不孕不育等疑难杂症,徐医附院中医科都有相应的诊疗项目和颇具特色的诊疗手段。在中医科副主任贾先红看来,这是综合医院中医科发展的必由之路。

  贾先红主任认为,综合性医院中医事业的发展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作为学科带头人,他有责任去推动科室从“辅助科室”向“一线科室”的角色转变,有责任去相应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的号召,以临床为基础,以疗效为目的,让广大群众切实体验到“简、便、廉、验”的中医药独到优势,不断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为此,科室不断拓展诊疗范围,打造特色技术。比如在变态反应性疾病方面,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及中药减敏治疗,取得显著疗效,肿瘤方面更是形成中医特色治疗品牌。

  贾先红主任称,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亚健康”人群。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徐医附院中医科除了将穴贴、针灸、拔罐、埋线等传统诊疗手段加以综合利用外,还不断创新手段,迎合患者需求,比如今年推出的代茶饮,保健养生的同时,经济便携,受到患者喜爱。

  他指出,中医学“治未病”思想强调疾病的预防,重视“七情平和”养生保健,中医学理论体系与“后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不谋而合。在徐医附院,中医专家采用特殊的诊脉方法——五色把脉法,可探知到患者体内情况,预测一些疾病的发生,通过辨证论治、及时干预,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几率,比健康体检更具前瞻性,广受患者欢迎。

  壹

  秋燥伤肺,呼吸系统易受损

  专家支招:养阴、保暖、穴位贴敷  

  秋季是由热转凉,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黄帝内经》说:“秋冬养阴”,即指在秋冬两季应当收养阴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长的规律,并为来年阳气的生发打好基础。

  徐医附院中医科主治医师朱怡璇介绍说,“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之为“秋燥”。燥气伤人,以耗伤津液为主,津液既耗,必见一派“燥象”。另外,秋季对应的脏腑是“肺”,当秋燥犯肺时,容易出现“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等燥邪致病的症状,从这方面来说,呼吸系统最容易出问题。

  处暑后,天气转凉,早晚温差大,加上秋燥的影响,许多人的抵抗力大大下降,所以产生了许多感冒和干咳患者。另外,秋季,哮喘发作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一方面,秋季空气干燥,过敏源较多,极易侵犯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引发哮喘;另一方面,秋季昼夜温差大,吸入骤冷空气后,易刺激支气管哮喘发作。对于老人、小孩来说,一到夏秋换季就被咳嗽、感冒、哮喘等顽疾纠缠,着实不胜厌烦,朱怡璇建议,可尝试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过皮肤组织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因而具有双重治疗的作用。据了解,针对呼吸系统问题的穴位贴敷,主要取穴包括肺腧、大椎、膏肓、膻中、中府、云门等,能够对肺经起到疏通补益的作用,长期坚持治疗,可有效增强人体免疫力。

  穴位贴敷疗法给药途径是经皮肤吸收,不经过消化道,一是避免了肝脏及各种消化酶、消化液对药物成分的分解破坏,从而使药物保持更多的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二是避免了因药物对胃肠的刺激而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可弥补药物内治的不足。

  贰

  寒冷导致血脉瘀堵,

  谨防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专家支招:

  【服药、测血压、拔罐、刮痧、针灸】

  我们都知道,由于天气热,出汗多,夏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进入秋季后也要小心血栓、心梗、中风等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67岁的黄先生(化名)患有高血压多年,一直坚持服药,血压控制得还算不错。但最近这一周来,他总感觉头晕、头疼、休息不好,一测血压吓了一跳:高压为160mmHg,低压也有90mmHg。对此,朱怡璇表示,黄先生的血压波动与季节因素关系密切,这种情况很常见。

   “寒"是造成血脉瘀堵的祸首。秋季的天气由热转凉,早晚温差比较大,白天心脑血管处于扩张的状态,但到了夜间,骤然下降的温度则易导致血管收缩,血流緩慢,血压不稳。所以在秋季,心脑血管病人特别是老年人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想要预防相关疾病的突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病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自查和自律。平时应对自己的“生命数据”(如血压、脉搏等)有较好的了解,并注意先兆症状;坚持服药,作息规律,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积极防治感冒。

  从中医上讲,心脑血管疾病的根源在于血脉不通,因而,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应着眼于疏通体内气血, 及时祛除痰瘀, 才能保持“脑聪心灵”。

  “中医学认为拔罐、刮痧以及针灸疗法,均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培本固元的作用,三者结合起来使用,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有积极影响。”

  朱怡璇介绍说,拔罐、刮痧及针灸都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刺激相关穴位经络而发挥作用。其中,拔罐通过负压作用,鼓动经脉气血,濡养脏腑组织器官,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使气血得以调整;刮痧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到疏通经络、泻热通淤的效用;针灸的话,对背部膀胱经、肝区形成刺激,以此来泻热利水,提升阳气,增强免疫力。

  记者了解到,黄先生通过刮痧治疗,头晕头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血压也降到了140/80mmHg。还有一位马先生(化名),因急性脑梗发作被家人背进徐医附院,中医综合治疗半个月后,马先生偏瘫症状大为缓解,可自行下地,顺利出院。

  叁

  低温冷食伤肠胃,消化异常须留意

  专家支招:

  【保暖、饮食清淡、穴位埋线、脐灸】

  这段时间,不少人都感到肠胃略有不适,稍微吃点瓜果,肚子就咕咕叫,更有甚者还会出现腹泻症状。徐医附院专家表示,胃肠型疾病也是秋季的高发病。

  据介绍,由于秋季气候变化及昼夜温差悬殊,极易腹部着凉。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胃酸分泌增加,导致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使抵抗力和适应性降低。同时,天气转凉,食欲旺盛,又有大量瓜果上市,饮食不当会加重胃部负担,使得患肠胃疾病的人数增多。

  针对胃肠方面的不适,徐医附院中医科开展了多项诊疗项目,像是针灸、拔罐、埋线、艾灸等,都能起到一定的对症缓解作用。

  朱怡璇介绍说,穴位埋线,又称生物蛋白针,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因病取穴,于相应穴位内植入人体可自然溶解吸收的生物蛋白磁化线,进行持久高效的针灸疗法。其作用在于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虚泻实,扶正祛邪。作用与针灸相同,但效力比针灸更持久。如果是有胃痛、肠胃炎、便秘等症状的患者,又没有充足时间去做针灸治疗,不妨尝试下埋线疗法。

  艾灸项目主要有健脾祛湿灸和脐灸,灸的位置都集中于腹部。尤其是脐灸,是把药物直接敷贴于患者脐部再施以艾灸,以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脐(即神阙穴),为先天之命蒂,后头之气舍,是强壮保健的要穴;现代医学也证实,脐的表皮角质层最薄,药物易穿透扩散,渗透力强。因此,脐灸可使清阳得升,浊阴下降,健脾止泻,和胃降逆,适用于胃痛、反胃、呕吐、泄泻、痢疾等症疾。

  肆

  悲秋情绪很普遍,避免出现情志病

  专家支招:心理调试、截根术

  徐医附院中医科专家介绍说,夏秋交际,除了导致身体上的种种不适,还会诱发情志病。

  啥是情志病?中医上讲,这是指因七情而致的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的一种疾病,包括癫狂、脏躁、郁证、不寐等。

  一年有四季,为什么偏偏秋天就容易诱发情志病呢?朱怡璇说,这种情况很普遍,只是个体表现出的差异有不同。她指出,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七情六欲与五行学说和四季变化存在着相应的联系。五行学说讲的是“金、木、水、火、土”的“金”,而五脏中的“肺”属金,七情中的“悲”属金,四季中的“秋”也属金。所以“秋”对应于肺,肺在志为悲。

  “秋风萧瑟天气凉”、“一场秋雨一场寒”。当秋风起时,凉意逼人,席卷着落叶,令人感到无比萧瑟,而一旦秋雨连绵,天气阴沉,越发会引发人们的伤感情绪。另外,由于女性自身普遍情绪波动较大,所以更容易受外界影响,故而悲秋者中女性数量比较多。

  中医认为,秋季养生应以调达情志、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为首要,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外出观赏风景,访亲会友,可消解忧郁愁烦,令人心旷神怡,给生活增添乐趣。

  此外,徐医附院中医科开展的截根术项目,对于一些情志病能起到改善症状的作用。

  据了解,七情伤脏腑,一些女性可能会因为肝脏郁结、气滞血瘀而诱发乳腺小叶增生、乳腺纤维瘤等疾病,对于部分不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可采用截根术(即中医刺络放血疗法)来治疗。具体来说,先以小针刀对肝俞穴进行点刺放血,再利用拔罐负压,拔出瘀血,从而起到疏肝解郁,活血祛痰的效果,对于乳腺恶性疾病的发生,也可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