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7日下午2点,市一院在门诊11楼第一教室召开学术委员会2019年第一次会议,会议主要议题是对2016年获批立项的院“技术创新(项目攻关)团队”项目进行结项验收。市一院副院长甄宗礼出席会议。
甄宗礼说,为进一步加强市一院高层次卫生人才培养工作,促进市一院在临床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方面取得新发现、新突破、新成果,不断提高市一院科技创新能力和医疗技术水平,为医院“提升式搬迁”做好人才储备,全面提升医院综合实力,2016年12月,市一院开展了“技术创新(项目攻关)”团队和“院级课题”申报工作。
经过科室申报、资质审查、现场汇报、专家评分、学术委员会综合评议等程序,医院最终确立了9个“技术创新(项目攻关)”团队和9个“院级课题”,并给予人才培养和科研资金扶持。目前两年(2017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培养周期已经结束,请各项目承担科室和项目负责人对照申报书和科技合同做好结项验收工作。上周,9个院级课题结项验收工作已经完成,今天邀请市一院学术委员会专家参加创新团队结题验收工作。
今天的会议是市一院学术委员会2019年的第一次活动,学术委员会是医院最有权威的学术组织,也是院领导在医院管理、建设、规划方面的学术咨询机构。在坐的各位专家都是省市医学会各专业分会的主任(副主任)委员,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目前,市一院新医院建设各项工作即将进入全面验收阶段,一座园林式“智慧医院”将成为南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建立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希望各位学术委员会委员在医院管理、建设、规划等方面多提宝贵意见,充分发挥学术指导咨询作用,促进市一院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2、会议经过
各创新团队项目负责人就自已的课题结合具体工作,围绕课题建设、实施、成果推广应用等几个方面通过PPT展示,向验收专家组作了详尽的结题汇报,并回答了验收组成员提出的问题。
验收专家组在认真全面听取各课题负责人汇报和审阅了各课题结题总结报告的基础上,对各课题计划任务完成情况、研究成果的水平及创新性、研究队伍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评议和打分。最终申请结题的8项“技术创新(项目攻关)团队”项目和9项“院级科研课题”均完成了预定的研究内容,达到预期研究目标,符合结题要求,同意结题和验收。
3、科技指标完成情况
市一院“技术创新(项目攻关)”项目通过两年多的实施运行,取得了一系列优秀的科技创新成果,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研究团队,为申报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奠定了基础。
验收委员会主任委员张鲁勤表示,结题验收活动是一次向同行学习、向专家请教的最好机会;课题的结题并不等于研究的结束,研究团队将继续推进课题的深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方法、提升水平,不断提高市一院科技创新能力和医疗技术水平,全面提升医院综合实力。
(1)眼科李甦雁团队发现:通过微创玻璃体手术联合康柏西普及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以较好控制眼压,减轻疼痛,并且能得到一定的视力恢复。发表论文2篇,其中SCI论文1篇,科技核心1篇。获得徐州市创新团队资助,获得2017年江苏省卫生计生委课题资助,获得2018年徐州卫生杰出人才项目资助。
(2)随访中心孔轶团队利用互联网微信平台,逐步实行对该受援医院自有医疗设备的日常养护进行监控、提醒、数据采集、整理,写出书面实践报告,总结经验,为下一步软件开发利用奠定一定的理论与数据。共计发表科技核心论文3篇,课题研发APP小程序一个,命名为“医修哥”,已在IOS和Android端上线。申请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各一项。
(3)眼三科司明宇团队经过两年的研究发现:(一)上直肌转位到外直肌止端手术治疗外展功能缺陷疾病,是安全的、疗效好;(二)后固定加强缝线术在SRT中治疗严重病例效果显著。临床工作中共完成26例,经济效益十几万元,得到患者的肯定,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1篇论文被《中华眼外伤与职业病杂志》收录,1篇在《中华眼视光与视觉科学杂志》退修中。在此基础上2019年申报了江苏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4)呼吸科刘向群团队在项目期间内积极推进研究进度,完成了肺炎克雷伯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的研究;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外排泵 AcrA B—TolC 的研究;耐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性分析及耐药机制研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及其耐药性关系的研究等,并发表论文6篇,2篇SCI论文投稿中,获得2018年淮海科学技术奖,指导硕士研究生3名。
(5)骨科曹雷团队在项目研究期间,借助数字医学3D打印模型技术指导手术过程,顺利完成既定技术指标完成一针定位的快捷方式,并积极拓展颈椎病的微创治疗。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入组完成椎间孔镜手术病例30例,按照人均住院费用3.5万元计算,共计105万元,完成预定经济考核指标。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篇,其中一篇SCI论文,获得2018年市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
(6)眼屈光中心朱冉团队通过研究发现:(一)对于中低度近视,不同手术方式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于高度近视,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更小。所有术式术后1年后表面高度稳定。提示不同方式的角膜屈光手术术后角膜形态相对都是稳定的。(二)波前像差引导的飞秒LASIK手术术后裸眼视力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出现超视力,对散光的矫正也更好。(三)不同术式术后高阶像差和球差增加,彗差和三叶草差无明显变化,波前像差引导的飞秒激光LASIK术后高阶像差增加更小,术后视觉质量更好。(四)对于超高度近视,ICL/TICL植入手术,术后屈光状态更稳定,对高阶像差影响更小,术后视觉质量更高。发表论文4篇,其中两篇SCI论文;全国会议交流会议发言3篇。2016.06至2019.01开展了角膜屈光手术11656余例;开展了EVO Visian ICL/TICL手术320例,经济效益显著。
(7)信息处陈善恒团队利用传感网络技术实现临床压疮信息化管理,根据压疮形成原因中湿度、温度、压力及剪切力等因素,基于波动式气垫床,在保留原有按摩功能的同时,增强温湿度监测、主动式压力,以及调节压力、温湿度功能,对气垫床各气(水)室受压情况与内部介质温度展开实时监测,针对长期存在较大压强的部位,采用主动降压处理,调节介质温度,进而将受压部位改变,促使局部温度降低,加快血液循环,减少压疮的形成。采用单片机控制监测与执行机构,借助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实时传输数据至集中监控PC端,由PC端压疮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实现多床位管理,接收床数据,对实时情况采用图形化显示,床状态、评估、呈报、记录、护理、多级管理等采用自动或人工控制,同时能够制定对各床垫的执行规则,加以人工干预。发表论文4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8)消化科陈光侠团队研究发现:(一)胃癌CAF能促进胃癌细胞生长,而二甲双胍可抑制胃癌CAF对胃癌细胞的生长促进作用;(二)外泌体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二甲双胍可通过改变胃癌CAF外泌体蛋白成分影响胃癌的进展;(三)Sall2下游的靶基因GCH1与胃癌增殖有关,沉默GCH1可抑制胃癌细胞克隆形成;(四)胃CAF分泌的Calml3可抑制胃癌细胞克隆形成。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共14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在此基础上2017年中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8602101);中标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计划课题1项;中标六大高峰人才课题1项;中标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