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祖茂衡教授自1978年起在徐医附院放射科工作,从事放射诊断学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40余载。如今,69岁的他依旧每天穿梭在门诊、病房、手术室,在临床一线与“介入放射学”惺惺相守。”——鉴于祖茂衡教授独特的人格魅力,《新华网》记者专程对他进行了采访,并于2019年5月23日以《“介入放射学”专家祖茂衡:一辈子做好一件事》为题做了报道。全文如下:
一名医生一辈子攻克一种疾病就很了不起了。我年轻的时候和介入放射学相识、相知、相恋,一直和‘她’相守至今,我要和‘她’白头到老。”徐州医科大学教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徐医附院”)主任医师祖茂衡介绍,自1978年起在徐医附院放射科工作,从事放射诊断学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40余载。如今,69岁的他依旧每天穿梭在门诊、病房、手术室,在临床一线与“介入放射学”惺惺相守。
不惑之年赴德学习 将先进的介入技术引入回国
1978年祖茂衡从徐州医学院(现徐州医科大学)毕业后,便留任于徐医附院,开始了最常规的放射诊断工作,透视、看片子、写报告、做胃肠检查等。1990年,几近不惑之年的他由国家教委公派赴德国学习介入放射学,德语零基础的他买来德文字典,一个字母、一个音节的从头学起,用了9个月时间学习德语并通过语言考试。祖茂衡在德求学期间掌握了医学新技术——介入放射学,并将先进的介入治疗新技术带回国内。
1994年,徐医附院率先在江苏省建立介入放射学教研室及介入放射科,开设介入放射病房和门诊。徐州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较早地开设了介入放射学课程。作为江苏介入放射学学科建设先行者,祖茂衡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最初的团队里只有2位医生,那时医院的设备条件太差了,我们直到1997年才买了第一台DSA,七年我们都在用二手设备做手术。”没有先进的影像设备,也没有完善的防护措施,祖茂衡穿着简单的铅围裙完成了一台又一台的手术,“当时社会对介入也不了解,我们只能靠治好一例例患者来做宣传。”
祖茂衡坚信介入这一新技术必将成为并列于内科学、外科学的第三大医学新技术,在他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一例又一例的疑难重症患者接受微创或无创治疗并得以康复,他也因攻克静脉系统世界难题布-加综合征而声名鹊起。2010年汪忠镐院士曾致信祖茂衡并给予他这样的评价:“你领导的团队已完成介入技术治疗布-加综合征1250例,并发明开发了以导丝贯穿技术、副肝静脉成形术、根据闭塞端形态决定破膜穿刺方向等技术,使布-加综合征的治疗成功率达到新的高度,具备了国内和国际领先水平”。
迄今,祖茂衡共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荣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侨界创新成果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江苏省科技进步、江苏医学科技进步、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奖等20余项。2018年,他被中国静脉介入联盟授予 “中国静脉介入大师”称号。
30年记录病人病情 不断研究新方案
从90年代至今近三十年的时间里,祖茂衡经手治疗的所有布-加综合征患者的信息都被存放在电脑里,不仅是患者姓名年龄、通讯地址这样的基础信息,更是详细到当时的治疗方案和相关的影像学资料。祖茂衡介绍,目前他的电脑里一共保存3000多例患者的资料,对于重病和疑难病例他们还进行回访,跟踪了解患者治疗后的康复情况,从而更好地研究诊疗新方案。
他发现,苏北以及周边安徽、河南、山东南部地区为布-加综合征的高发区。祖茂衡回忆说,“1994年,安徽农村一名22岁的女性患者,婚后肚子越来越大,家人最初误以为她怀孕了,结果肚子变大的速度比怀孕要快很多,婆家便认为她患上了怪病是不治之症,导致了家庭危机,经过介入治疗后她身体康复并生一子。我们不仅仅是治愈了一个病人,而是挽救了一个个家庭。”布-加综合征作为一种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在临床上首诊误诊率高达95%以上,95%的病人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但是,布-加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不清,为了能够进一步开展布-加综合征的基础研究,祖茂衡团队在实验室里保存了千余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血液样本。祖茂衡说:“这是国内和国际上布-加综合征最大的样本库,是今后开展基础研究的宝贵资产。”
从全国30多个省市慕名前来的“布-加综合征”患者激发了祖茂衡团队做好事业的更大干劲,在医技护人员的精诚协作下,一例例多年不愈的下肢溃疡患者、顽固性腹水患者奇迹般康复。在好大夫网站上,有一封题为“迟到了14年的感谢信”:“父亲于1997年因出现行为语言障碍等住院治疗,住院期间昏迷7个昼夜,医院诊断为肝昏迷,多次提醒准备后事(该情况连续出现五年,每年两次左右的反复)。后来清醒,被祖茂衡教授的学生朱汉洲医生诊断疑为‘布-加综合征’,我在家乡靖江从没有听说过这个病。经祖教授确诊并做了介入手术,在下腔静脉内放置支架,此后的十多年,父亲一直健康愉快的生活。由于地区原因一直未能当面道谢,但愿这封迟来的感谢信能被祖教授看到,同时我代表全家致以真诚的谢意,社会需要这样德术俱佳的好大夫!” 祖茂衡办公桌后的墙上,书写着“真医国手”四个遒劲的大字,他说这是一位病友赠送的,悬挂于此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和激励。
医路艰辛无畏牺牲 建设学科倾心育才
介入放射手术不同于一般的手术,整个手术过程全部在辐射环境中进行,对于疑难病例手术往往需要4-5个小时才能完成。祖茂衡说道:“每一台手术都要穿上约十公斤重的防护服,一台手术下来总是大汗淋漓。”不少人闻听工作有辐射便对介入放射学望而却步,但是祖茂衡一直坚持工作在一线,他笑着说:“我是农村出来的,不怕累、不怕苦、不怕死。做事业尤其是做介入,就要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介入放射学是一门融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涉及人体多个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并在肿瘤治疗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然而,作为医护人员在每一次手术中都面临着不可避免的射线危害,即便穿上防护服,四肢和头部也要暴露在外,长期接触射线的祖茂衡指甲上可以看到一条条竖形的“放射纹”。对此,他却毫不在意:“这个不疼不痒,有就有好了。每次手术之后我休息下,运动运动身体很快就恢复过来了。”
“选择介入放射这个事业,我一点都不后悔。”祖茂衡表示,“在我去德国之前,静脉血栓和肺动脉栓塞这个病在我们医院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而现在使用导管溶栓技术,此病的致死率从40%降到了2%。”讲到这里,他脸上透露出了自豪的神情。作为学术和学科带头人,他开创了徐州及其周边地区使用介入技术处理多种疑难重大疾病的新局面,在徐州市乃至江苏省内率先成功地创建了介入放射学科的发展模式,徐医附院介入科于2001年成为首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徐州市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
祖茂衡特别重视介入放射学的学科建设和临床研究工作,他在科内设立了“血管介入”、“肿瘤介入”、“神经介入”、“非血管介入”四个专业方向,针对性做好诊疗,侧重性培养人才。他还形象地把这四个方向比喻为自己与“介入放射学”的孩子。如今,他与“介入放射学”的这棵姻缘树已然枝叶繁茂,并开花结果。
“现在很多医院做介入的医生,都是我带的学生。”祖茂衡欣慰地说。作为徐州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原院长,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祖茂衡教授在教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2002年医学影像专业团队获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省级优秀学科梯队称号,2004年医学影像学院创立全国第一个微创医学专业。祖茂衡还亲自参与建立了电子片库,加强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推动教学改革,为徐州医科大学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有志气有作为的医学影像和介入治疗专业人才。
“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这是后辈们对于祖茂衡的一致评价。他希望不负年轻人的信赖,继续用余生去做好自己、做好临床、做好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