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胸外科专家依靠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荧光显影技术成功为一名多发肺癌患者实施了精准肺癌手术,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68岁的患者王女士(化名)体检时发现肺部有两个毛玻璃结节,一个在右下肺、一个在左上肺。王女士之前并没有感到不适,看到体检报告后心急如焚,赶紧来徐医附院就诊。心胸外科主任王国祥查看后发现:她肺部的两个肿瘤,一个在左下肺,肿瘤较小,可随访后再考虑手术;一个在右下肺,稍大,是早期肺癌,需要手术。为了切除右侧肿瘤,同时尽量多保留更多正常肺组织,以备在左侧再手术后不影响生活质量,这次手术只能切除肿瘤所在的肺段。找到肺段和周围组织的边界,精确实施手术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过,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有着更精确的科技方法。
全球最先进的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具有清晰三维成像系统和灵活的仿真手腕器械等优势,特别适合给疑难患者手术。据王国祥主任介绍,机器人手术并不是由机器全部代替人工。机器人实际上是机器臂,医生在距离手术台不远的中控台,通过放大、清晰的屏幕,操控机器人机械臂完成手术,不用直接“看”患者,通过坐着操作机器就可以完成全部手术。
2019年底,徐医附院引进了第四代机器人,已有大量的病人接受了机器人手术。这代机器人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荧光显像功能,像“照妖镜”一样能够让肿瘤无处可逃。手术过程中,医生通过静脉注射荧光剂,荧光剂快速弥漫到肺部组织。在机器人开启近红外荧光后,正常的肺段会变色,而需要切除的肺段组织因为提前切断了血管,荧光剂不能进入而不会变色,医生能显著将其与周围组织结构区分出来,主刀医生可以做到更安全、更精细、更完整、无疏漏地切除。过去医生只能靠肉眼和经验来判断肿瘤的边界、局部的侵犯、转移的淋巴结等,大概要用20-30分钟才能判断出需要切除的部位。有了荧光显像功能,只需要十几秒,手术时间缩短了,切除范围也更加精准,对于病人的康复和术后都大有好处。
经过会诊讨论,王国祥主任团队决定应用带有荧光显影功能的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为王女士手术治疗。王国祥主任介绍道:“正常人有19个肺段,右下肺叶有5个肺段。这个右侧小小的肿瘤,就是隐藏在王女士右下肺的一个肺段里。所以手术只需要切除病变的肺段即可,保留余下的4个肺段。这样,患者肺功能最多损失5%左右。术后也不需要放化疗,正常生活不受影响,更重要的是不影响下次左侧病变的手术治疗。手术中在切断靶段肺的动脉和支气管后,给病人注入荧光剂,需要切除的手术部位快速‘现原形’,与正常组织区分开,帮助医生实现精准的切除病变所在肺段。”经过王国祥主任团队的努力,王女士的手术一个多小时就结束了,手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肺癌,目前不需要放化疗,正常康复即可。
据悉,徐医附院是省内是第二家应用此技术于精准肺段切除手术的医院,在国内也较少使用。未来,徐医附院心胸外科将持续紧跟前沿科技,为广大患者服务。
目前,肺癌的发生已达全球第一,而早期肺癌经手术切除后,五年生存率接近100%,且手术后不需要接受放化疗治疗。但遗憾的是,很多患者直到出现不适症状才到医院检查发现肺癌,这时接近80%都已是中晚期,其中只有不到20%的病人能接受手术。能接受手术的病人五年存活率也只有30%,所以早期筛查早期发现肺癌非常重要。
专家提醒:通过低剂量CT的筛查可发现的早期肺癌,手术后可达到彻底治愈,建议45岁以上、特别高危人群,1-2年要接受一次胸部CT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