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徐州市肿瘤医院消化科为一位72岁的高龄患者顺利完成一例结肠镜下粘膜切除术,在无痛肠镜下一次性完整的切除了患者结肠内多个有癌变可能的肿瘤。患者术后无任何不适,于一周后顺利出院。
这种手术并没有在患者的腹部动刀,也没有像一般的微创手术那样在腹部挖孔。而是通过患者自然腔道,把手术器械伸入体内,通过只有1.5毫米的刀头在患者体内操作。整个过程几乎没有流血。术后患者体表不见任何伤痕。
为这位患者主刀的徐州市肿瘤医院消化科副主任王屹然表示,“业内把这种手术叫做ESD手术,ESD是英文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的缩写,即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不仅仅是少了一道伤口,72岁的高龄老人,还能承受这么大的手术吗?
患者住院后,家属不停追问医生这个问题,“我母亲心肺功能不好,在别家住院的时候,医生说连普通的腹腔镜微创手术都不适合。如果不能手术,这该怎么办?”
接诊的王屹然副主任医师一方面耐心地为患者及患者家属做心理疏导,缓解他们焦虑情绪,一方面结合术前检查组织团队术前讨论和评估,制定精准的手术方案。
手术顺利完成了,手术解剖层面清楚。由于腹部无辅助切口,患者术后第二天便可以自行下床活动,住院期间疼痛轻,恢复快,术后一周时间便出院了,保持美观效果好,恢复非常满意。
ESD手术,对患者来说,最直接的受益就是腹壁上少了个切口。常规开腹手术腹壁上是一条长约十几二十厘米的切口,传统腹腔镜手术是几个小孔加一个五六厘米长的切口,ESD手术没有切口!
胃肠道疾病手术的发展经历了从大切口到小切口再到无切口的演变,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结直肠ESD手术优势为:创伤更小、痛苦更轻、恢复更快、疗效更好、并发症更低、住院费用更少、腹壁功能维持及美容效果更佳,能促进患者身体与心理更快速康复。
王屹然副主任医师说:“得了病是一种悲哀,更悲哀的是沉浸在病人的角色不能自拔。对癌症患者来说,比身体康复更缓慢、更艰难的是精神上的恢复,是自信心的恢复。很多患者,得了肿瘤后就以为自己患了绝症,时日无多,工作不干,事情不做,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的懒人生活。稍微锻炼运动下自己怕累着,略微做点体力活家人怕累着。即使能吃能喝能拉能撒能睡能走体力状态比谁都好,医生都建议不用吃药了,自己还坚持把自己当成病人,头脑里满是吃药打针调理。如果少个伤口能让患者找回生活的信心,重新回归社会,这个努力就值得医生去尝试。”
不仅仅是减轻了疼痛,没有了腹壁切口,另一个直接的受益就是减轻了疼痛。
做个手术,在病床上躺几天才恢复的情况将成为历史。病人麻醉苏醒后就敢下床,术后一天就可以自由行走,感觉比顺产生个娃娃还轻松。治病却没有治病的痛苦感受,治疗的信心瞬间增加了好几倍。
“人的肠壁厚度大约3到4毫米,手术刀只有1.5毫米。”王屹然副主任医师说,“医生就像绣花一样做手术。这种手术并不仅仅是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更主要的是让不适用开腹手术的患者有了手术的可能。就像那位72岁的患者,身体条件不满足开腹手术,但是进行ESD手术却没有问题。”
45岁以后都该查查结肠镜
结直肠癌的早筛早查是政府、医院和人民群众都非常重视的民生问题。所谓可防就是可以预防。结直肠癌多数是从增生、息肉、腺瘤发展到肠癌,这个发展过程一般有几年。在这期间,发现并把息肉、腺瘤通过内镜下切除,就不会发展到癌。如果等发展到癌再治疗,治疗费用将会很大,这对国家、医院、家庭都是很沉重的负担。
早期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最高可达90%,而到了晚期,这个生存率只有20%-30%。临床上,医生特别强调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对于结直肠癌也是如此,越早发现,生存时间越长。
早期结直肠癌没有明显症状,那如何发现呢?我们可以借助高危人群的分类初步判断。高危人群包括到了一定年龄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会越来越高。王屹然建议,45岁以上的人群,都应该做肠镜检查。家族里有得结直肠癌的病人,其他家人需要重视。
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应该做肠镜检查。对普通大众来说,最简便有效的是大便检测,发现有隐血阳性或基因变异,再做进一步检查。一旦检测出异常,马上进一步做肠镜,有效预防肠癌的发生,及时治疗早期癌变。普通人群如果大便检查是阴性、肿瘤血液指标或者大便基因检测也是阴性,正常每年做一次体检即可。
专家介绍
监制 | 韩燕
审核 | 杨波
编辑 | 苏莉钧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