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冬季第2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11月22或23日,即太阳到达黄经240°时。小雪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它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
中国古人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一、起居调理
小雪时节天气转冷,感冒也进入多发季节,要及时添衣注意保暖。衣着以保暖为主,轻便舒适为辅。切忌:衣服裹得太紧!衣服太紧太厚,不但限制身体活动,还会影响血液循环。小雪时节恰在供暖季,不仅要关心室内的温度,更应关注室内的通风和湿度。在阳光明媚的天气多开窗通风,可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在散热设施附近放一盆水,或者采用加湿器加湿,以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在室内养几盆花草可以使居室内充满清新空气。切忌:房间温度太高而湿度太低!这样会引起身体不适,易引发疾病。
二、饮食调摄
1、 适当选择肉类食物:
小雪时节气候寒冷干燥,可以适当吃些羊肉、牛肉、鸡肉等肉类食物,羊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钙,铁等矿物质,且胆固醇含量低,能增强人体的体质和免疫力。另外,羊肉所含的能量比猪肉高,吃羊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是冬季御寒、滋补身体的绝佳食品,但需适量,切勿过量。
2、多吃保护心脑血管的食物:
小雪节气气候转冷,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因此为避免血液黏稠,建议多吃一些对心脑血管有益的食品,如丹参、山楂、黑木耳、西红柿、芹菜、红枣、红心萝卜等。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小雪节气天干物燥,萝卜含水量高达93.4%,是冬季补水的佳品。萝卜中维生素及钙、锌、钾、镁等矿物质含量丰富,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萝卜中还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可以增加肠蠕动,促进消化吸收、预防便秘。
3、多喝水:
小雪时节天气更加干燥,多喝水,缓解口干咽燥、便秘、皮肤干燥等不适症状。喝水最好选择温开水,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推荐每天健康成年人摄入1500~1700毫升水,大约7~8杯。白萝卜水能清热利尿,梨水可以润肺止咳,都可以作为不错的选择。
三、运动锻炼
小雪时节,气温偏凉,运动养生当以温和的有氧运动为主。如慢跑、爬楼梯、打太极、原地踏步,并可以适当伸展、扩胸等。有氧运动不仅能有效地刺激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增加身体内的能量消耗。慢跑、打太极等运动可以选择早晨或午后,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即可。同时,冬季主闭藏而勿妄泄,运动切不可大汗淋漓,恐其风寒之邪乘虚而入,应以微汗为度。
四、情志调摄
冬季养神要重视“志藏”,不可像春天一般精神外露,而应该处一种内敛状态,情志不可过于外达,因此,人们要尽量避免引起情志不舒,注意保持情绪乐观,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注意保持冷静,以避免神志反常,喜怒无度,杂虑太多而伤神,进而伤及人体脏腑。要适当出去晒太阳,接受阳光照射。常晒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特别是在冬季,由于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状态,而人应乎自然也不例外,故冬天常语太阳,更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
五、穴位保健
1、太溪穴:每天坚持按“太溪穴”能够防治因冬季气候所引起的常见病症。在按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势。用手指按揉,按揉时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觉;
2、足三里穴:足阳明胃经上的养生要穴。天气晴好,可以温灸这个穴位。大补。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胜吃三只老母鸡;
3、血海穴: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经常用双腿轻轻自然撞击(或按揉)此穴,有健脾促进造血功能的作用(高血压患者慎用)。
中医科科室简介
徐医附院中医科创建于1958年,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医科不断发展壮大,目前拥有雄厚的的技术优势和人才力量,月门诊量达3000余人次。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科的医疗技术、服务质量在徐州市及淮海经济区有较高声望。2013年评为徐州市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同时顺利通过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的评估。
中医科在发展中始终以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为己任,以中医为本,同时又注重中西医结合,提出“崇古融新,博采中西”的科训,从继承中医到发展中医,将现代医学科学理论与技术应用到中医理论的创新与临床实践中,中西医并重。中医科同时开展中医内科门诊、中医肛肠门诊、中医针灸门诊。2013年3月科室成立病区,由最初的13张床位并同时和介入科共用N44病区,到现在的独立中医病区,实际开放床位36张,下设3个治疗室(开展中药治疗、针灸、拔罐疗法、刮痧疗法、艾灸疗法、放血疗法、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中药外敷、熏蒸及外洗、埋线、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等项目)。科室拥有医护人员21人,其中医师13人,主任医师名,副主任医师7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2名,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9人,科室不仅在内科临床常见病及疑难杂症的治疗方面发挥中医特色,近几年更逐渐形成了专业特长。包括:1、变态反应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胃食管反流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肾炎、各类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间质性肺炎、湿疹、异位性皮炎等)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中药减敏治疗;2、癌前病变及恶性肿瘤的中医个体化治疗;3、妇科常见疾病的中医药调理(月经病、不孕不育、乳腺腺病等);4、亚健康中医调理。
在临床工作的同时该科还承担了医学院医疗、麻醉、全科医学、急救医学、护理、留学生等专业的本、专科教学,每年授课达200多学时。
在科研方面该科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曾获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四等奖各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