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面前,无需动员。
西藏地区新冠疫情发生突然,根据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拉萨市前方指挥部要求,江苏省疾控中心第一时间组派流调队加入江苏援藏抗疫医疗队,星夜兼程,驰援拉萨。
与拉萨市疾控中心共同开展疫情研判
“抗疫老兵”攻克“新难题”
江苏省疾控中心派出的流调队员们是业务精兵,更是抗疫强将:分别支援过武汉、黄石、上海等省外地区,省内各地疫情发生时,他们也都是流调队伍的中坚力量。
海拔平均3700米的拉萨市特殊的高原环境,给来自平原地区“老兵”们带来了一些“新困难”:缺氧、干燥、失眠、头疼……刚到当地,这些“水土不服”结结实实就给了他们当头一棒。但他们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有困难,就有解决办法,在拉萨的这些天里,大家从缺氧到对着电脑深呼吸、拖着氧气瓶吸、抱着便携氧气瓶吸、躺着吸弥散供氧,各种花式补充氧气的办法挨个试了个遍,到最后自体氧代谢能力得到增强。除此之外,抗疫期间,他们两次经历酒店被政府征用,两次按照江苏援藏医疗队统一集中工作管理搬迁,这种在藏“五迁”住所的经历,并没有对他们工作和心态造成任何影响。
面对诸多困难,积极乐观的他们,仍然用最饱满的态度对待每一天的工作,从指导实验室收样、规范检测流程到审核报告、派发密接、现场督导,从清晨到午夜,在每一个关键环节都有着他们忙碌的身影。
就着泡面的流调队工作汇报在线例会
再难也要留下带不走的队
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4岁的“抗疫老兵”队,带着他们丰富的“作战”经验,在抵达拉萨后立即与拉萨疾控对接,开展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的流调人员培训会,以期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理顺流调过程,提高流调速度和质量,加快疫情形势研判,尽快控制疫情蔓延。
这支党员占七成的流调队,在西藏疫情发生伊始,立刻报名,有困难又怎样,缺氧高反又怎样,“疫情就是命令”,“我是党员我先上”!党旗,不仅飘扬在他们心中,更高高飘扬在高原的一线。对于尚缺经验的志愿者,他们会耐心地、深入浅出地答疑;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难点,他们能结合实际情况、设身处地的进行分析;他们深知,自己要做的是聚焦“拉萨所需”,竭尽“江苏所能”,通过“传帮带”,不仅要留下“江苏经验”在这片高原,更要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手把手”速培优秀疾控尖兵
“老兵”中有好几位“疾控多面手”,他们既是实验室检验的一把好手,又是多次赴拉援建的“好老师”。在这次的援藏工作中,他们提高效率、“手把手”重点培训拉萨疾控检验科的多位多面手“小徒弟”,他们自己在学成后,以点带面,发挥当地人语言沟通上的优势培训下级单位支援人员,对抗疫工作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疫情当前,工作压力剧增、时间紧、任务重,再加上高原环境的特殊,导致有位“老兵”腿疾复发,疼痛难忍。大家看他在实验室里拖着腿跛行,就劝他出来休息,每次他都忍着痛笑笑:“轻伤不下火线!”就继续战斗在高原的负压P2实验室。
出了实验室,他们也没歇着。对于当时最需要梳理归纳的新冠样品收样、检测流程优化以及实验室生物安全这些内容,“老兵”们纷纷献计献策,根据拉萨疾控实际情况设计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记录表》等表格方便检测人员进行过程质量监督及结果记录。
在拉萨市疾控中心参与新冠核酸实验室检测
最美的景是拉萨五点的天空
由于目前正处在疫情最吃紧的阶段,为做到流调报告的日清日结,与基层流调人员的沟通及流调报告的审核24小时不间断。为提高工作效率,“老兵”们结合当地实际,加急参与设计了更加实用的流调表格,迅速提出了对流调过程优化的意见与建议,通过开展现场指导培训解决了各部门流调工作对接不顺的难题。随着配合和沟通的顺畅,当地基层流调人员提出的疑问越来越少,报告越来越漂亮,大家都开心地说:“小徒弟们可以出师了!”
熬夜、通宵是在海拔3700米的拉萨流调工作的常态,每每抬眼望去,五点的天空仍有晨星闪烁,它见证着队员们的努力与汗水,见证着苏拉一家的情谊,还终将见证这次抗疫的胜利。
与基层流调人员的对接与报告审核工作不分昼夜
江苏对拉萨的医疗对口支援迄今已有24载,多年不间断的援助交流让苏拉之间的情谊愈发深厚。这是在高原之上,第一次两地携手的战“疫”;这是续苏拉之情,再一次跨越山河的奔赴。“只期疫退情更长,茉莉格桑共芬芳”,这是我们共同的心声。
拉萨,我们一直都在!
对拉萨市当日流调报告进行审核
对城关区纳金路路北社区(高风险区)进行疫情防控督查
流调队队长霍翔赴教师培训学校对基层流调人员进行现场指导
江苏疾控(微信号:jscdc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