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癌症,大多数人均是“谈癌色变”,得了癌症真就意味着生命即将走向尽头吗?
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徐医附院肿瘤科自1978年始建以来,一代又一代人孜孜不辍、协力同心,为提升肿瘤防治水平,守护人民群众健康不断努力,医疗技术先进、服务能力突出、教研成绩领先,目前已形成集手术、化疗、放疗、介入、生物治疗、中医中药治疗为一体的肿瘤综合治疗模式,成为了照亮肿瘤患者希望的“灯塔”。
任何疾病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作为“众疾之首”的癌症同样如此。
“经年累月的慢性器质性损伤就是癌症的主要诱因。”徐医附院肿瘤科主任王红兵告诉记者,加上人们对癌症防治知识的匮乏,导致治疗延迟和缺乏规律性系统治疗等,加重了癌症治疗的难度。
也正因如此,推动着一代又一代徐医附院肿瘤科人不断奋斗。
20世纪70年代,徐医附院肿瘤科的建立促进了徐州地区肿瘤防治事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医学院开设了肿瘤专业课程,填补了国内大专院校无肿瘤专科教学的空白;1996年,徐医附院肿瘤科成为全省第一个肿瘤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为培养肿瘤专业高级人才做出了贡献……
从床位7张,到床位600多张;从医生1名,到医生、医技人员51名;从大内科年代肿瘤专业组起步,到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徐医附院肿瘤科在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积蓄了深厚的学科底蕴,几代人坚守白衣丹心,为攻克疑难杂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目前,徐医附院肿瘤科下辖肿瘤内科、肿瘤放射治疗科、肿瘤外科、肿瘤微创介入治疗科、肿瘤生物治疗科、立体定向科、中西医结合治疗科、肿瘤生物治疗实验室。自科室成立以来,每年收治各类肿瘤患者8000余人次,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
从常规到精准 他们全力以赴
今年是72岁的刘大爷抗癌的第5个年头。5年前,刘大爷在外地被诊断为肺部恶性肿瘤,术后第3年复发转移,经过常规的化疗没有达到效果,于是他来到徐医附院,在肿瘤科医生的建议下进行了基因检测。
刘大爷的检测结果为阳性,医生为他开设进行了靶向药物治疗,效果不错,但最近病情又开始加重,再次经过基因检测后,发现刘大爷的另一种基因又突变了,于是医生为他换了另外一种靶向药物,2个月后刘大爷转移的病灶消失了。
“过去复发转移后的平均生存期是一年,现在通过靶向治疗延长到三年也很常见,大大改善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王红兵说。
徐医附院肿瘤治疗目前已迈进精准化、个体化时代。王红兵主任告诉记者,对于早期恶性肿瘤患者,首选手术切除,年龄大或不愿接受手术的患者也可以接受立体定向放疗;局部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则可以通过外科手术、精确放疗、新一代的化疗药物和靶向治疗药物的有机结合,获得长期生存。
“尊重每一个生命,对每一个生命都要全力以赴。”这是徐医附院肿瘤科一直以来的初心所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内先进治疗设备的引进,该科持续不断为患者提供更加完善、降低风险、加快恢复的施治办法,也进一步提高了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和临床治愈率。
从临床到科研 他们攻关夺隘
肿瘤科领域的医学研究,从基础到临床需要大量的科技成果转化,更需要很多的具有转化医学研究能力的学科人才。因此徐医附院肿瘤科尤为重视人才梯队建设,加强对学科后备人才及青年医师的培养。
目前,徐医附院肿瘤科有医生、医技人员51人,拥有江苏双创人才、江苏特聘医学专家、江苏医学领军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各级各类人才20余人。
作为肿瘤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学位授予点,徐医附院肿瘤科还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成为了淮海经济区各级医院的骨干。
随着时代的发展,徐医附院肿瘤科也紧跟技术前沿,在此领域不断探索前进,积极地钻研医学难题,努力征服一座又一座医学高峰,
先后荣获省政府、卫生厅、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3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4项,部省级课题30项;获得中华医学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其中2项获江苏省百佳专利;发表论著100余篇,其中SCI收录期刊50篇……
凭借良好的医资力量和先进的技术优势,在王红兵主任的带领下,徐医附院肿瘤科一路攻关夺隘、挽救病患,让许多家庭重拾了健康与欢笑。
“将来的肿瘤治疗一定是精准、综合、多学科合作的治疗方式,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学科发展水平。”王红兵表示,接下来,随着徐医附院迈上高质量转型的新征程,肿瘤科将紧跟医院发展步伐,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亚专科建设等方面继续下功夫,积极有力捍卫淮海经济区肿瘤患者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