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24日是“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今年的主题为:齐心协力,预防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
提到抗微生物药物,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几乎每一个人都有使用抗微生物药物的经历。
那么对于抗微生物药物,您的了解有多少?抗微生物药物应该什么时候用?如何用?不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会有什么危害?让我们一一为您解答!
11月22日上午,徐州市中心医院药剂科联合门诊部、感染管理科在一楼门诊大厅开展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宣传活动。
抗微生物药物什么时候用
如何用
1928年,第一个抗菌药物“青霉素”问世,结束了致病细菌无法战胜的局面,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随着抗微生物药物在医疗、环境治理、畜牧水产养殖等领域的滥用,抗微生物药物对微生物杀灭或抑制的效果明显减弱甚至失效的问题已逐渐凸显。
所谓抗微生物药物,是指对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药物,包括各类抗生素和全化学合成药物。比如我们常见的青霉素、各类头孢、左氧氟沙星等等,就都属于抗微生物药物范畴。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抗微生物药物只有在出现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才需要使用。乱用抗微生物药物不仅可能不能针对性杀灭致病菌,反而引起菌群紊乱,甚至可能使致病菌产生耐药性,影响后续的治疗。
对于已经明确感染病原菌的患者,该如何用抗微生物药物呢?
最科学的办法是根据所感染细菌的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针对性强、窄谱、安全性好、价格适当的抗微生物药物。在有些情况下,无法获知明确的病原菌,也可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基础疾病、发病情况、发病场所、既往抗微生物药物用药史及其治疗反应等推测可能的病原体,先给予抗微生物药物经验用药。
另外,患者不能自己随意使用抗微生物药物。
抗微生物药物分很多种类,什么情况的感染用什么种类的抗微生物药物,是很专业的问题,患者难以把握,需要在医师或者药师指导下使用。
抗微生物药物
不合理使用危害大
不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会使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加,发生过敏性休克、肝肾损伤、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风险相应增加。
不合理应用还可能导致二重感染的发生。正常人的口腔、鼻咽、肠道等处都有大量细菌,菌群间维持平衡的共生状态;如果长期或大量使用广谱抗微生物药物,使对抗微生物药物敏感的细菌受到抑制,而不敏感细菌乘机在人体内大量生长繁殖,菌群间的平衡被打破,引发新的感染。
不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更为可怕的是可能导致细菌耐药,甚至产生“超级细菌”,使有效的抗微生物药物效果变差,或者完全无效。
事实上,细菌一直在和人类“对抗”,人类发明了各种抗微生物药物,而细菌则通过自身的变化对抗微生物药物产生耐药。
如果用抗微生物药物的时候疗程不够或剂量不够,或选药种类不对,则很可能导致细菌的耐药。耐药性可以交叉发生,细菌对某种抗微生物药物耐药,同时亦可对其他抗微生物药物耐药。因为细菌的耐药性还可以在不同的细菌、不同人体之间相互传播,因此耐药不仅会对某个个体产生影响,还会对人群造成危害。
这些认识误区需要改变
1
把抗微生物药物等同于消炎药,这是最常见的一个误区。消炎药是针对炎症本身起作用,比如对乙酰氨基酚可以减轻炎症,起到退热止痛的作用,起到“治标”的作用。抗微生物药物所针对的是引起炎症的细菌本身,起到“治本”的作用。
很多炎症并不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鼻炎,这样的情况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是无效的。
2
染引起的,使用抗微生物药物也是无效的。
3
频繁更换抗微生物药物。比如,用抗微生物药物1天,发热不好转,就认为药物无效,马上更换抗微生物药物。实际上,应用抗微生物药物治疗细菌感染,起效需要一定的疗程。一般需观察2~3天,确实无效后再考虑更换。
4
一旦有效就停药,导致疗程不足。抗微生物药物治疗细菌感染时要达到一定的疗程。如果停药过早,可能会出现病情的反复。比如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在患者体温正常后仍需要继续用药,总疗程达到3~4周。而且,疗程不足还可能导致细菌耐药。
5
贵的抗微生物药物比便宜的好,新的抗微生物药物比旧的好。适合的抗微生物药物就是最好的,并不是越贵的越好,也不是越新的越好。
6
广谱抗微生物药物优于窄谱抗微生物药物。如果窄谱抗微生物药物能杀灭病原体,不宜用广谱抗微生物药物,因为后者可能同时杀灭人体内的有益细菌,导致人体内菌群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