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徐医附院’)卒中中心只是卒中防治网络中的一个点,当卒中中心辐射能力不断拓展,与基层医疗机构连接为一条线,再进一步延伸至每一个家庭,形成一个面。每一个点、线、面交织在一起,将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卒中防治三维立体网络,我想这正是我国卒中中心建设的远大目标。”
10余年前,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常务副院长顾玉明带领团队走到基层医院开展卒中筛查,在看到卒中救治的迫切需求后,医院率先建立卒中绿色通道,提升团队卒中救治能力;培养年轻医师力量,壮大卒中救治队伍;构建医联体和卒中专科联盟,辐射基层医疗机构……
如今,徐医附院卒中中心是国家五星级高级卒中中心,国家卫健委脑防委办公室发布的2023年1月全国高级卒中中心质控情况和静脉溶栓技术质控情况排名中,徐医附院分别在第15名和第13名。
站在我国卒中救治第一梯队,徐医附院的目光放得更远。“救治不是主要目的,预防才是重中之重。绿道流程的改进必然是有‘天花板’的,救治力量也有限,我们更重要的任务在于预防,减少卒中的发生。因此,未来卒中中心的发展方向是不断突破卒中救治的外沿,向卒中预防和卒中后康复再发力。”顾玉明副院长说。
深入基层 10年筛查随访逾6万人次
2012年,国家脑防委遴选首批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市承担着区域发展引擎的重任,也肩负着辐射周边百姓健康的使命,徐医附院顺理成章地接过任务。
在进行卒中筛查与防治之初,顾玉明副院长就基于规范化的科研思路开展工作,为了使数据具有广泛价值,力求筛查人群纳入乡镇社区的所有人员,为此,他多次组织医护团队在春节期间,返程归家的人都在社区时开展筛查。“通过筛查工作让我们对当地卒中的防治情况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为下一步开通卒中绿色通道,建设卒中中心打下了基础。”顾玉明副院长表示。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务处处长刘筱介绍,为做好卒中筛查防治工作,医院组建专家团队深入基层,依托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在加强卒中高危因素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的同时,组织人群筛查体检,进行风险分级,按计划开展规范化的随访、干预。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完成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2020年医院成立了卒中筛查项目办公室,选派2名脑心健康管理师专职负责卒中健康管理、宣教、建档与随访工作,帮助提高卒中患者健康管理能力,引导群众不断提高健康素养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截止至2022年年底,院内、院外完成超6万人次的卒中筛查与随访工作。
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域卒中救治体系建设
2022年,徐医附院入院到静脉溶栓的时间(DNT)中位数为30分钟、入院到介入治疗时间(DPT)中位数为89分钟,溶栓率13.88%,救治成功率达到96%。这份成绩单背后是卒中中心团队夜以继日的努力和卒中中心流程的不断优化与完善。
“流程优化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刘筱处长介绍,为了缩短DNT时间,医院协调信息处调整医院信息系统,实现患者在急诊便可生成住院号,免去了办理住院缴费的流程,从急诊就可直接到达导管室;为了提高卒中识别与救治效率,卒中绿色通道安排了3位专职卒中护士,从卒中识别到全程协助患者完成检查、治疗,进一步提高安全性,缩短救治时间……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崔桂云表示,近年来,医院构建了“三大中心”智慧云系统和绿色通道信息系统,进一步推动了疾病的精准诊治和全流程管理。“一方面疾病全程的数据收集和管理便于了解患者整体情况,指导规范化诊疗;另一方面,回顾性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救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提升诊疗质量。”此外,医院还建立了智慧移动复合手术室,常规开展复杂脑血管病的杂交手术和复杂性动脉瘤结扎与栓塞术等新技术。
正如顾玉明副院长所言,卒中中心的高质量发展在降低卒中患者的致残、致死率的同时,也推动了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和学科建设,培养和塑造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卒中救治队伍。
崔桂云主任表示,作为徐州市卒中学会会长单位,医院也承担着引领、辐射区域医疗的责任,下一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在进一步提升卒中救治效率,挖掘卒中救治新方案、新方法,开展卒中临床与转化研究的基础上,推动区域卒中规范化救治体系建设。2020年,徐医附院已牵头成立卒中专科联盟,成员辐射苏鲁豫皖四省的40家医疗机构,组建了淮海经济区卒中患者立体化救治体系。
预防为先 卒中救治的“远”与“近”
距离远近是卒中救治成功与否的必然因素吗?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程言博通过两个病例给出了生动的回答。
病例一
李阿姨在家扫地时突然倒地,碰巧只有小孙子在家,小朋友束手无策,好在家人回来后赶紧把她送到仅两公里之外的徐医附院,这时距离李阿姨倒地已过去了2个多小时。
到院后,卒中救治团队快速响应,“赶快准备溶栓!”注射阿替普酶进行溶栓的同时,血管造影发现患者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做桥接准备!”幸运的是,刚刚准备取栓,再次造影就发现血栓已经溶解,患者随即醒了过来,在医院观察几天后,李阿姨顺利康复出院。
病例二
王大爷正在田里干活,突然倒在田埂上,邻居马上给王大爷家人打电话,恰巧家人与程言博教授熟识,了解卒中救治一定要快!立刻电话咨询该怎么办?王大爷在距离徐医附院80余公里的丰县,彼时的丰县还没有开展溶栓治疗。在面临去县医院就诊可能留下严重后遗症的情况下,家人立刻驱车赶到徐医附院,好在转运及时,溶栓后王大爷很快康复出院。
“虽然两位患者都获益于溶栓治疗,但由此却可以看出我国卒中防治中存在的问题。”程言博教授介绍,李阿姨有房颤病史,王大爷有高血压,都是卒中的高风险人群,应该加强早期管理,长期监管,但显然李阿姨的家人没能引起重视,卒中发生时李阿姨只有小孙子陪在身边,若家人未能及时回家,后果不堪设想,在健康意识匮乏的情况下,2公里的距离也可能阻断了患者的生命之路。反观王大爷,虽远在80公里外的丰县,但家人在第一时间联络医生咨询处置方案,迅速完成了患者转运。
“卒中中心绿色通道是患者的生命通道,打通绿色通道固然重要,但让患者知晓卒中绿色通道的重要性更为迫切。健康意识缺乏,近也是远;健康意识提升,远也是近。”程言博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
在提升公众健康意识的同时,顾玉明副院长也强调,医生在诊治过程中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医学发展至“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今天,医生应建立患者管理的整体观,以卒中救治为例,不能只关注脑梗死的症状是否减轻,同时应考虑患者的心理变化,是否能够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观念转变需要时间,我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顾玉明副院长表示:“‘健康中国2030’是一个宏大的目标,我们都是其中一个个的小细胞,当每个村建设为健康村,每个乡镇成为健康乡镇,每个城市成为健康城市,那一刻,我们就实现了健康中国。当前我们所做的就是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一步一步靠近这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