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糖尿病患者在早期没有任何症状,
随着病情进展却可逐渐引发
眼底、肾脏、心脑血管等多器官并发症,
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伤残,乃至死亡。
因此,经过常规体检开展糖尿病筛查,
使新发糖尿病患者得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是糖尿病防治领域的重点。
哪些是糖尿病高危人群?
成年的糖尿病高危人群:
(1)年龄≥40岁;
(2)有糖尿病前期(IGT、IFG或两者同时存在)史;
(3)超重或肥胖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4)静坐生活方式;
(5)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6)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妇女;
(7)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8)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1mmol/L和(或)甘油三酯(TG)≥2.22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9)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
(10)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
(11)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或伴有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征等);
(12)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和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
在上述各项中,糖尿病前期人群及中心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高危人群,其中糖耐量受损人群每年约有6%~10%的个体进展为2型糖尿病。
儿童及青少年中的糖尿病高危人群:
(1)一级或二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2)存在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征、高血压、血脂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出生体重小于胎龄者);
(3)母亲怀孕时有糖尿病史或被诊断为妊娠糖尿病。
糖尿病的预防管理分级
一级预防:一级预防主要是避免糖尿病发病,首先普及糖尿病的知识,糖尿病并不像普通感冒一样随时都能治好。糖尿病属于慢性病并且随着人口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上升。其次,高热量的摄入、肥胖以及缺乏运动是糖尿病主要的发病原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最后,需要定期检查,如发现血糖升高应及时就诊。
二级预防:二级预防是早发现、早治疗。定期体检,一旦发现有口干、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下降、皮肤瘙痒等症状,必须到医院检查,及时排查。治疗方面须依据病情进行早期治疗、长期治疗、综合治疗以及治疗个体化,其中包括饮食治疗、适当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和糖尿病教育。
三级预防:三级预防是延缓和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包括大血管病变(心脑血管疾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严格控制好血糖和血压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因此,早期积极控制血糖值基本正常,并要认真控制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配合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对于防治糖尿病并发症很重要。
高危人群如何进行糖尿病筛查
针对高危人群定期开展糖尿病筛查,有助于对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前期群体进行早期干预。
1、糖尿病筛查的年龄和频率:
对于成年人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宜及早开始进行糖尿病筛查。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宜从10岁开始,但青春期提前的个体则推荐从青春期开始。首次筛查结果正常者,宜每3年至少重复筛查一次。
2、糖尿病筛查的方法:
对于具有至少一项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应进一步进行空腹血糖或任意点血糖筛查。其中空腹血糖筛查是简单易行的方法,宜作为常规的筛查方法,但有漏诊的可能性。如果空腹血糖≥6.1mmol/L或任意点血糖≥7.8mmol/L时,建议行OGTT(空腹血糖和糖负荷后2h血糖)。
本文作者
邹彩艳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博士在读
毕业于山东大学,深造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擅长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擅长难治性糖尿病及严重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及糖尿病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的个性化治疗,治疗思路严谨;擅长甲状腺结节、甲亢以及甲减的全面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甲状腺病的个体化治疗;对骨质疏松症、内分泌性高血压、垂体肾上腺疾病、身材矮小有一定见解。
学会任职:江苏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垂体肾上腺学组委员,江苏省糖尿病学分会1型糖尿病学组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基层特色科室孵化肾上腺疾病专病联盟常务理事。
门诊时间:周五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