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淮海名医网淮海健康在线
您现在的位置是:淮海名医网 > 明星医生 > 徐医附院心内科专家王志荣
徐医附院心内科专家王志荣
信息来自:徐州健康网    发布时间:2015-12-17 14:44:00    阅读量:2933次
[摘要]:徐医附院心内科是江苏省首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江苏省重点学科(内科学)、首批徐州市重点学科、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省心血管病进修医师培训基地、心血管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综合实力始终位于省内及淮海经济区前列。
  寒冷的冬季,随着气温的下降,心脑血管疾病又进入了高发季节,我市各大医院的急诊科人满为患,心内科住院病人更是明显增多。
心血管病是人类健康的杀手,每年的11月至来年的3月,是一年中心血管病高发和猝死的高峰月份。对此,徐医附院心内科主任王志荣教授提醒,由于天气寒冷,气候变化多端,加上室内外温差较大,会刺激人体血管强烈收缩,造成血压的大幅波动,这都会引发心梗,更极端的后果可导致“猝死”。中老年朋友须积极预防,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更要按时、规范用药,尤其要控制好血压。对于心脏病猝死高危人群,如果年过40,最好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救命药,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心脏性猝死发生后,如果在5至6分钟内有效抢救,抢救成功率较高。
  关键词:数据
  80%心脏性猝死患者源于冠心病
  众所周知,每年冬天,是各种心脑血管意外的高发期,特别是本来就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等慢性病的患者,更是心脑血管意外的高危人群。“冬季当气温波动比较大时,气候成为了诱发猝死的重要原因,所以冬天经常听到猝死的消息。”徐医附院心内科主任王志荣教授介绍,猝死是指患者在出现病症后短时间内死亡,是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一般是由于心脏疾病、或心肌严重缺血发作等原因,造成患者发生室颤、心脏停止跳动。如今关于中青年人猝死的报道屡见不鲜,猝死这个陌生的词语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徐医附院心内科主任王志荣教授
  王主任指出,据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的总人数约为54—55万人。除了冠心病等疾病,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都是导致猝死的危险因素。有资料表明,猝死50%以上发生在家中或途中,在季节上冬天多于夏天,在时间上夜间多于白天,发生在睡眠中占一半以上。在性别上男性多于女性。在年龄上20—50岁多见,小于45岁的占50%,小于30岁的占20%。猝死几率吸烟者比不吸烟者高4.7倍,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比一般人群高15倍。
  此外,王主任还强调说,研究表明,80%心脏性猝死患者源于冠心病。“猝死是心脏病患者的第一大威胁,其中冠心病是猝死非常高危的因素,尤其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猝死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4到6倍。比如一些典型病例,我们熟悉和喜爱的特型演员古月,就是因突发心肌梗死致猝死,此外马季、高秀敏、侯耀文、陈逸飞……他们也都是因为心脏疾患导致了猝死。”
  关键词:解析
  猝死与致命性心律失常有关
  医学上讲的“心血管事件链”是什么概念?王主任解释说,“心血管事件链”是美国著名心脏病学专家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医学概念,是对心血管发病规律的最新认识,是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会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导致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进而出现心肌缺血,发生心绞痛,然后发展到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最终导致心衰,甚至死亡的这样一个连续的心血管事件过程。“这一系列心血管病变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发生,就像一条链条那样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因此形象地称之为‘心血管事件链’,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对健康来说都是致命的伤害。”
  心内科教学查房
  王主任说,80%的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病因是冠心病,而80%的心脏性猝死是由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室速或室颤,所以,这两者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心律失常。心律失常非常常见,一般的心律失常并不会引起严重后果,但恶性心律失常可以直接致死。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很多,从冠心病的角度来说主要是心肌梗死以后合并的心律失常或者是急性心肌缺血发作诱发的心律失常。当然其他的如电解质紊乱等都可以引起心律失常。“一旦发生室颤,一定要即刻进行心脏按压,尽早除颤,否则的话患者存活的机会非常渺茫。”
  关键词:防治
  安装ICD是对抗猝死的“利器”,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猝死的人在外表上看似健康,可能亦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其实体内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等往往有某些潜在性的疾病在发展,所以猝死的发生绝不是无缘无故的,一定存在相关原因和征兆,提醒我们在疾病防治方面提前干预的重要性。”
  预防猝死的发生。应仔细检查身体内某些脏器存在的潜在病理变化,积极治疗已经明确诊断的慢性疾病,不要讳疾就医,更不能掉以轻心。预防猝死应以预防心脏性猝死尤其是冠心病猝死为重点,必须早期辨认筛查最可能发生猝死的高危因素病人。
  “心律失常并不可怕。”王志荣主任说,虽然其发病率很高,严重的可以致死,但是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很好。目前,针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射频消融及器械植入等三种,临床上根据心律失常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快速性心律失常可以通过射频消融术得到彻底根治,病人再也不会为此感到痛苦。“射频消融,作为一种微创的治疗方式,近十几年来越来越受到心内科医生的关注。”王主任说,目前,射频消融已成为室上速、预激综合征、房扑、阵发性房颤以及一些特定室早、室速的首选治疗方案,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对于缓慢型心律失常,目前以起搏器植入为主要治疗方案。心脏规律地跳动,是因为有一套完备的起搏、传导系统,并受神经、体液等很多因素影响。当肌体运动时,心脏跳动加速;当睡眠时,心脏跳动减慢。如果心脏传导系统异常,心脏跳得很慢,甚至可能完全停止。此时,人工心脏起膊器发出有规律的电脉冲,能使心脏保持跳动。
  同时,一些疾病可突发致命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而这些心律失常就是引起猝死的元凶,对于这些病人应高度重视,这些猝死高危病人应该安装具有除颤功能的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能在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时,通过起搏器的自动除颤功能恢复心脏有规律的跳动。
  “发生猝死后的几分钟内,早按压、早除颤,是抢救成功的最佳时机。由于我国公众普遍缺乏猝死急救技术,心脏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极低。安装ICD是对抗猝死的‘利器’,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减少猝死。ICD类似于一个心脏起搏器,当心脏跳动过慢时,ICD就会帮助心脏起搏;而当心脏跳动过快或者过乱时,ICD就会自动识别,并判断原因和性质。假如ICD判断认为是心动过速,那它就会发放猝发脉冲,终止心动过速;假如判断认为是室颤或室扑,就会马上自动进行除颤处理。”临床实践证明,也只有ICD才能延长这些病人的生存。
  心衰病人也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国内外指南都推荐心脏左心射血分数(LVEF)低于35%作为安置ICD的指征。“当然,部分心衰患者也可以使用心室同步化起搏治疗(CRT-P)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病人的生存和预后,让衰竭的心脏更强壮。”王主任说,特别是心功能参数明显降低、同时心脏心室间收缩明显不同步的病人,新式同步化起搏器植入可以明显延长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期,减轻临床症状。
  关键词:建议
  身体不适及时就诊,根据病因及早干预治疗
  哪些人是猝死高发人群呢?王主任提醒说,长期从事高强度工作的人士、IT业人士、老年人、冠心病患者、肥胖人士等五类人群要特别注意预防心脏性猝死。这类人群一旦剧烈运动或过度紧张,血液循环差,心脏功能跟不上就可能导致猝死。
  此外,心血管病人如何安全度过寒冬?王主任建议,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戒烟限酒,适度锻炼,避免情绪波动太大;寒冷冬季应注意保暖,气温零度以下和雪天时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外出时要做好保暖防护;老年人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更要预防,注意监测血压,避免过高或者过低。感觉血压升高或有头晕、头痛和胸闷等身体不舒服时要及时就诊,根据病因及早干预治疗;对于冠心病猝死高危人群,应按医嘱定时服药,并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救命药。
  相关链接:
  作为心内科的学科带头人,王志荣主任从事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治30余年,擅长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疾病的诊治,尤其在心律失常的药物和介入治疗方面,包括各种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心脏起搏器及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植入与随访以及心衰的再同步化治疗(CRT)等方面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是淮海经济区唯一的国家卫计委授权的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导师。
  他介绍说,徐医附院心内科是江苏省首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江苏省重点学科(内科学)、首批徐州市重点学科、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省心血管病进修医师培训基地、心血管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综合实力始终位于省内及淮海经济区前列。科室是淮海经济区唯一的一家“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涉及项目包括“冠心病介入、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器械植入(包括起搏器、ICD、CRT等)”等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全部四个项目,治愈率和好转率超过98%。目前,徐医附院心内科每年完成各种类型心血管介入诊疗手术超过6000台次,患者年龄跨度由3岁到93岁,成功率超过99%,并发症低于1%,手术例数及难度均达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