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来,陈大爷总感觉右侧肢体无力,头痛不断加重而且嗜睡严重,一周前突然出现偏瘫症状被家属紧急送到徐州市肿瘤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李文化初步诊断陈大爷是慢性硬膜下血肿,需要尽快接受治疗。
不慎摔伤,竟成慢性硬膜下血肿一个月前,75岁的陈大爷不慎摔伤头部,因为没有明显不适也就没放在心上。之后,陈大爷头晕、头痛症状加重,精神不佳,但一直没有接受治疗,直到突然偏瘫被家属送来医院。入院后,李文化主任为陈大爷进行了详细的检查,CT检查结果显示,陈大爷出现了慢性硬膜下血肿,血肿广泛,脑组织受压明显,血肿出血量接近100毫升。
“头部摔伤后,没有症状并不代表没事,有时候症状会延迟出现,特别是老人,哪怕轻微碰伤也要注意。”
李文化主任解释到,由于老年人颅内压相对较低,一旦少量硬脑膜下出血则不易自行停止,容易形成血肿并产生包膜。该病起病隐匿,初期症状也不容易被察觉,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硬膜下腔少量持续性出血,不断压迫大脑,这时才出现血肿压迫症状和体征,所以患者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现该病。
而且老年人往往出现了脑组织的萎缩,反而出现了代偿空间,所以很多症状表现较晚。往往三四周后血肿量增大到颅腔无法承受之轻的时候会出现一些相应症状,如头痛、呕吐、痴呆、淡漠、记忆力下降、定向力障碍和智力迟钝及一侧或双侧肢体肌力减退。就诊时通过头部CT或者MRI检查才发现了存在已久的慢性硬膜下血肿,陈大爷就是这种情况。
“三枪”精准打击慢性硬膜下血肿考虑到陈大爷脑部血肿量较大,需要及时手术清除血肿,否则随时可能诱发脑疝,危及生命。但由于血肿内密度不均、有分隔及包裹可能,单纯置管难以完全清除血肿。综合评估患者情况后,李文化主任联合麻醉科、心内科等MDT会诊,决定采用神经内镜下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
手术先在头皮切直径约3cm的切口,开一小骨窗,在内镜可视下进行分隔血肿的彻底吸引,打破多个分隔,顺利清除血肿。术后,陈大爷精神明显好转,没有头晕头痛的症状,右侧肢体无力得到缓解。
除了神经内镜下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针对慢性硬膜下血肿,徐州市肿瘤医院神经外科还有两件“杀手锏”:
局部麻醉下颅骨钻孔引流术对于年龄较高,无法耐受全麻手术且硬膜下血肿多为陈旧一致,可采取局部麻醉下0.5cm切口锥颅放置硅胶软管进行引流,术中进行硬膜下腔温生理盐水冲洗,术后3天左右可基本引流干净,术后拔管继续口服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
脑膜中动脉介入栓塞术
由于该疾病固有发病原因及多半老年患者脑组织萎缩,术后再复发的病人可达到13%,包括一些已经发生亚急性血肿但尚未达到手术指征的病人,可以接受脑膜中动脉介入栓塞术。术中将参与硬膜下出血的血管进行介入栓塞,可明显降低血肿继续增大或复发的风险,防患于未然,尽可能避免再手术的可能。
慢性硬膜下血肿会有哪些症状?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脑损伤中最常见最严重的继发性病变,当脑损伤后颅内出血聚集在颅腔的一定部位且达到相当的体积后,造成颅内压增高,脑组织受压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常在伤后三周以上出现症状。部分病人无明显外伤史,部分病例可因剧烈咳嗽,血管本身缺陷,凝血过程障碍引起。中青年患者常需中至重度的外伤方可导致本病,而老年人因动作迟缓、行动不便等原因易于跌倒,且轻微的外伤就可引起重度慢性硬膜下血肿。
1.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婴幼儿常有惊厥、呕吐、喂饲困难,前囟膨隆和头围增大等。
2.精神障碍:痴呆、淡漠、记忆力下降、定向力障碍和智力迟钝等。
3.局源性脑症状:偏瘫、麻木、失语和局灶性癫痫等。
李文化主任提醒,多数患者有轻微头部外伤史,部分外伤史缺乏。早期临床表现症状轻微,血肿达到一定量后症状迅速加重。临床上在经影像检查确诊之前,易误诊为颅内肿瘤、缺血或出血性急性脑血管病。因此,一旦出现不适,及时就医,切勿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