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西宁市湟中区卫生健康局发布关于湟中区第一中学2名学生因病死亡相关情况的通告。通告称两人死亡原因均与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有关,致命“流脑”究竟是什么?有何防治方法,家长应如何应对呢?
流脑,全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是由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s,又称脑膜炎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脊髓膜炎,在世界范围内散发或小范围流行,但也可大规模流行或暴发。暴发型流脑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存活者可遗留严重后遗症。
1.流行病学特点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属于乙类传染病。
-冬春季为多发季节。
- 主要发病人群为<15岁儿童,其中<7岁儿童的病死率较高。
-我国每年报告数百例流脑,以散发为主,部分地区有聚集性病例发生。
2.病因
主要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
-历史上以A群脑膜炎奈瑟菌为主,近年来C群、B群脑膜炎奈瑟菌检出呈增多趋势,部分地区C群脑膜炎奈瑟菌已成为流行优势菌群。
3.传播途径
流脑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脑膜炎奈瑟菌感染者或带菌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细菌,当他们在人群密集的环境中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释放含有细菌的飞沫。这些飞沫被周围的人吸入后,如果其免疫系统较弱或未接种过流脑疫苗,就可能感染脑膜炎奈瑟菌。
4.临床表现
流脑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一般可分为普通型、暴发型、轻型和慢性败血症型。
症状包括如下几个阶段:
潜伏期:为数小时至10天,一般为2至3天。
症状体征:包括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等。婴幼儿可能出现前囟隆起。
重症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或)感染中毒性休克。皮肤、黏膜出现瘀点(斑),瘀斑可迅速扩大融合成片。
5.治疗
流脑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足量应用敏感且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静脉滴注治疗,疗程常为7天(根据临床恢复情况必要时延长疗程)。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应留取标本包括:脑脊液、血液及淤点(斑点)组织液并及时送检。常用的抗菌药物主要包括青霉素类(首选青霉素G,也可选用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青霉素过敏或耐药(MIC≥0.1mg/L)时,可选用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适当休息,多喝温热的水,促进新陈代谢。对于出现高热、头痛、呕吐等症状的患者,需要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如使用退热药、止痛药、脱水降颅压药物等。同时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如果病情严重,可以通过切开引流手术清除局部感染病灶。
6.预防
- 接种流脑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特别是对于15岁以下的儿童。
-在疾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去或少去公共场所,如果必须去,应佩戴口罩并尽量缩短逗留时间。
-勤洗手,尽量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并使用干净的毛巾擦手。
总之,流脑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这个疾病也是可防可治的疾病,家长切莫恐慌。通过接种疫苗、避免去公共场所和勤洗手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流脑的发生。
如果大家对
药品使用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
也可以来药学门诊进行咨询,
我们药师会给您提供
贴心、专业、细致的药学服务!
咨询信息
-地址-
徐医附院本部门诊2楼
-时间-
周一至周五8:00-12:00;13:30-17:00
-咨询电话-
0516-85802615
审稿专家:王涛 徐医附院药学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