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原发性肝癌发病人数36.77万,位列各种癌症新发病人数第4位,发病率位列第5位;2022年因原发性肝癌死亡人数31.65万,死亡人数和死亡率均位列第2位。
肝癌高危人群
肝癌的早期症状非常不典型,甚至无症状,因此,很多肝癌患者在发现的时候一般已经是晚期了。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监测,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同时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
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过度饮酒、肝脂肪变性或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性肝病、饮食中黄曲霉毒素B1的暴露、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年龄>40岁的男性。目前,抗HBV和抗HCV治疗可显著降低肝癌的发生风险,但仍无法完全避免肝癌的发生。
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超声显像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检测。超声和甲胎蛋白联合检测,能发现的小肝癌的最小直径在一厘米左右;小肝癌的发现率也能够达到60-70%。在检查的过程中,不论是超声还是甲肝蛋白出现异常,都应该去做进一步的增强CT或增强核磁共振扫描,这是早期肝癌最有效的发现手段。
肝癌的治疗
肝癌治疗的特点是多学科参与、多种治疗方法共存,其常见治疗方法包括肝切除术、肝移植术、消融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放射治疗、系统性抗肿瘤治疗(包括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中药治疗等多种手段,各种治疗手段均存在其特有的优势和局限性,且适应证互有重叠。
肝癌诊疗须重视多学科诊疗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的沟通与合作,以确保为患者选择最适合的治疗决策,并不断推动肝癌治疗的进步。
近几年最大的进步来自于靶向、免疫药物的应用,不仅在中晚期患者中见到不错的疗效,在早期肝癌术后应用也可以降低复发风险。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不管是肝癌还是任何疾病管理,最好的措施在预防。我们建议,对于已经感染乙肝病毒的人要定期检查,每年两次B超和甲胎蛋白,一旦发现早期病灶,通过手术切除或射频消融等尽早干预。而没有乙肝感染的人除注射乙肝疫苗外,坚持健康的生活更为重要,避免大吃大喝,应定期锻炼、保证充足睡眠、保持良好心态、防止食用霉变食品,最重要还是六个字:管住嘴,迈开腿。
博士风采
袁 媛
新城肿瘤内科病区副主任 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肿瘤学博士
先后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复旦大学肿瘤医院研修。致力于恶性肿瘤诊疗的临床及研究工作,尤其擅长消化系统肿瘤、肺癌、乳腺癌及淋巴瘤等疾病的诊疗,及晚期恶性肿瘤并发症的处理。临床业务上精益求精,对待病人耐心细致,受到病人一致好评。长期从事晚期恶性肿瘤药物临床研究,参与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并发表相关科研论文。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全天(新城医院)、周三全天(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