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淮海名医网淮海健康在线
您现在的位置是:淮海名医网 > 全网新闻 > 儿科指南 >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科普 | “夺命”流脑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科普 | “夺命”流脑
信息来自:徐州健康网    发布时间:2024-07-20 09:39:00    阅读量:11450次
[摘要]:淮海名医:7月3日,据西宁市湟中区教育局、卫生健康局发布的一则通知,湟中区第一中学的2名初中生在短短22天内相继因病不幸离世。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究竟是何种致命的病毒夺走了

  7月3日,据西宁市湟中区教育局、卫生健康局发布的一则通知,湟中区第一中学的2名初中生在短短22天内相继因病不幸离世。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究竟是何种致命的病毒夺走了这两位年轻学子的生命?这种病毒又是通过何种途径进行传播?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又该如何有效地进行预防?

  一 病原学

  流脑病原体为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也称脑膜炎球菌(Meningococcus)为革兰染色阴性、肾形的双球菌,有荚膜和菌毛。在35~37℃,5%CO2条件下生长良好。

  在患者脑脊液中,脑膜炎奈瑟菌多位于多形核白细胞内或细胞外,形态典型。培养后可成卵圆形或球形,排列不规则。

  脑膜炎奈瑟菌的荚膜主要成分为荚膜多糖,根据荚膜多糖的特异性,脑膜炎奈瑟菌至少可分为12个血清群,引起侵袭性疾病的脑膜炎奈瑟菌主要为 A、B、C、W、Y、X 六个血清群。

  脑膜炎奈瑟菌对环境的抵抗力低,对寒冷、干燥、高温、日光及紫外线都敏感,1%苯酚、75%乙醇、0.1%苯扎溴铵等可将其灭活。

 二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病原菌在体外生活能力极弱,通过物品间接传播机会极少,但同寝、哺乳和接吻等密切接触对2岁以下婴幼儿的传播有重要意义。人群普遍易感,6月龄至2岁时发病率最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降低。

 三 临床表现

  流脑潜伏期为1~7天,一般为2~3天。仅部分患者有前驱期症状,表现为低热、咽痛、咳嗽及鼻塞等。轻型主要表现为轻微头痛、低热及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可见少量出血点。

  少数患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若不及时救治,常于24小时内死亡。如休克型,多见于儿童,主要表现为循环衰竭,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唇及指端发绀、脉搏细速、血压明显下降、脉压缩小、尿量减少或无尿;脑膜脑炎型,主要表现为脑膜和脑实质损害,可在24小时内出现频繁惊厥、昏迷,严重者发展为脑疝。部分患者可同时或先后出现上述两型的临床表现,是本病最严重的类型。

  另外,一些特殊人群流脑,如婴幼儿因颅骨骨缝及囟门未闭合的患儿,颅内高压表现常不典型,表现为前囱隆起,张力高。而老年人因基础疾病较多,免疫力低下,症状不典型,血白细胞数可不高,预后差,病死率高。

 四 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

  (二)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外观浑浊;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以多形核白细胞为主;糖及氯化物明显减少,蛋白含量升高。

  (三)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用于病原学诊断的临床标本包括脑脊液、血液、瘀点(斑)组织液,由于脑膜炎奈瑟菌在健康人群中具有较高的携带率,咽拭子标本一般不用于病原学检测。标本在体外易自溶,采集后应及时送检。

  细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瘀点(斑)组织液、脑脊液涂片可见多形核白细胞内或细胞外见到革兰染色阴性肾形双球菌。

  细菌培养:脑脊液、血液、瘀点(斑)组织液培养到脑膜炎奈瑟菌。

  核酸检测:脑脊液、血液、瘀点(斑)组织液脑膜炎奈瑟菌核酸检测阳性。

  血清学检查:急性期脑脊液脑膜炎奈瑟菌特异性多糖抗原检测阳性。IgG抗体阳转或恢复期较急性期滴度呈4倍及以上升高。

  五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一)疑似病例。

  流脑流行季节,有流脑相关临床表现或脑脊液检查符合化脓性脑膜炎表现者。

  (二)临床诊断病例。

  同时满足疑似病例伴有皮肤黏膜瘀点、瘀斑;瘀点(斑)组织液、脑脊液涂片可见革兰染色阴性肾形双球菌。

  (三)确诊病例。

  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以下任一项者:

  (1) 血液、脑脊液和瘀点(斑)组织液培养到脑膜炎奈瑟菌;

  (2) 血液、脑脊液和瘀点(斑)组织液脑膜炎奈瑟菌核酸检测阳性;

  (3) 脑膜炎奈瑟菌特异性多糖抗原检测阳性;

  (4) 血清IgG抗体阳转或恢复期较急性期滴度呈4倍及以上升高。

  六 治疗

  (一)一般治疗。

  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卧床休息,保证热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密切观察病情,保持口腔、皮肤清洁,预防并发症。暴发型流脑需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是瞳孔和呼吸节律变化。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和使用退热药物。注意其它脏器支持治疗。

  (二)病原治疗。

  流脑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足量应用敏感且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疗程常为 7 天(根据临床恢复情况必要时延长疗程)。

  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应留取标本并及时送检。

  青霉素类首选青霉素G,青霉素过敏或耐药(MIC≥0.1mg/L)时,可选用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曲松。

  (三)降颅压治疗。

  治疗关键是及早发现脑水肿,积极脱水治疗,预防脑疝。临床常用20%甘露醇快速静脉点滴,可联用利尿剂。在积极治疗脑水肿的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治疗。

  (四)抗休克治疗。

  在充分液体复苏的基础上,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尿量变化。

  经充分扩容且足量血管活性药物后,平均动脉压不能纠正者,可用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3~5mg/kg/d,或甲基泼尼松龙 1~2mg/kg/d,疗程 3~5 天。

  (五)中医治疗。

  流脑核心病机为疫邪化火动风扰神,祛邪解毒、息风止痉醒神为基本治法,临床可按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恢复期论治。

  七 预防

  (一)一般预防。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在流脑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

  (二)疫苗接种。

  接种脑膜炎奈瑟菌疫苗是控制和预防流脑传播最有效的措施。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21 年版)》规定执行。

  当针对流脑疫情开展应急接种时,应根据引起疫情的菌群选择相应种类流脑疫苗。

 专家简介

  科室简介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