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徐州市中医院消化内科皇金萍副主任中医师接诊了一例长期口苦、口干的患者李女士。李女士自从工作以来,逐渐出现口苦、口干的症状,昼夜皆苦、皆干,困扰她已有八年之久。也曾在多家医院就诊,口服多种中西药,均无明显疗效。日常需时时少许饮水缓解,其他并无不适,食纳、睡眠尚可,二便正常。此次因上腹部烧灼不适来徐州市中医院消化内科就诊,伴口干口苦,食欲不振等症状。
皇金萍副主任中医师为李女士做了常规电子胃镜检查,显示为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
口干口苦的原因
口干口苦这种现象在人群中非常多见,其症状与肝脏、胆囊类疾病有很大的关联,中医称之为“少阳病”,通俗说就是“上火”。中医认为,肝胆相表里,口苦属胆气上溢,因为胆汁是苦的,所以肝胆火旺易引起口苦。同时火容易耗伤津液,所以会出现口干症状。
“口唇为脾之外窍”。脾气通于心,心开窍于舌,肝肾之脉循咽喉连舌体,故口干口苦一症,不单纯是由于肝胆实火导致的,胃阴不足、肾阴不足等也可导致口干口苦。口干口苦与心、肝(胆)、脾(胃)、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口干口苦的辨证可分为虚实两端,实火主要见于肝胆,胃火,心火偏盛;虚证有胃阴,肝肾阴亏证。常见证型及论治
1.肝胆实火证
主症:口苦,舌痛,口干,两胁胀满,易怒,可有头顶痛,尿黄,便干,舌尖边红,苔薄黄干或黄腻,脉弦数。
治疗:疏肝泄热,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或龙胆泻肝汤加减。
方药:龙胆、栀子、泽泻、车前子、黄芩、当归、地黄。
2.脾胃热盛证主症:伴有口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胃热炽盛,可见牙龈出血、肿痛,口干、口苦,口气热臭,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数。
治疗:清胃泻热,方药以泻黄散或清胃散加减。
方药:当归、黄连、生地黄、丹皮、升麻、栀子、石膏、藿香叶、防风。
3.心火偏旺主症:以虚烦不眠,心胸痞满,饥不能食,口苦、口干,小便频,有灼热感,舌红苔微黄,舌尖红为主,脉数。
治疗:以清心养阴,宣散郁热为主。
方药:生地、甘草、淡豆豉、淡竹叶、栀子。
4.胃阴不足证主症:口干、咽干,舌红,咽干,舌红少苔,脉弦细。
治疗:方以沙参麦冬汤加减。
方药:南沙参、麦冬、预祝、天花粉、生甘草、玉竹、连翘、桑叶。
5.肾阴亏虚证主症:口苦而干,头晕心烦,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根痛,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滋阴降火,知柏地黄汤加减。
方药:知母、黄柏、丹皮、生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
案例辨治
因李女士口干口苦8年有余,皇金萍医师考虑其既有平时工作压力的原因,也有饮食不洁的因素,加之李女士性格偏急躁,考虑肝胆淤热、胆火上炎可能性大,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用药如下:
龙胆草10g,黄芩9g,栀子10g,泽泻12g,
车前子10g,当归10g,生地黄15g,柴胡10g,
生甘草6g,生白芍12g,海螵蛸20g,郁金10g,
神曲15g,生白术15g,莱菔子20g,仙鹤草10g。
服用7剂后,李女士感觉略有好转,食欲也有增加。再至门诊复诊时,自述口干口苦症状确实缓解不少,烧灼感减轻,但晨起仍明显。遂调整原方,减木通、泽泻,加佛手10g,太子参15g,共7付,水煎服。
7日后,李女士自觉口干口苦症状明显缓解,遂原方续服。
日常调理
从事脑力劳动人群,比如白领,因长时间坐在办公室,工作压力大,缺乏运动,饮食不合理,导致食物呆滞在肠胃里,容易引起口苦。
休息不好、失眠导致睡眠不足,晚上睡觉张口睡,情绪烦躁,精神紧张,焦虑等等也会引起口苦。
平时多喝绿茶。绿茶里的一些成分对身体极好,也可以饮用茶水或是口嚼茶叶,都可以治疗晨起口苦口臭等症状。
陈皮扁豆大枣汤。非常有效,又很容易做,而且陈皮和扁豆都有除湿的作用,陈皮理气,扁豆清热。将陈皮、扁豆、大枣洗净后放入砂锅,加水一起煮开,稍凉时服用效果好,对治疗口干口苦比较有效,而且还可以清热、去口臭。
温馨提醒
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平时工作压力大,或者精神压力大都会造成口苦口干的症状,所以一定要适当的放松自己,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专家介绍
皇金萍
副主任中医师
师从国医大师周仲瑛、博士生导师叶放主任。参与省名老中医罗玉国主任工作室建设,系统学习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对罗玉国主任中西医辨证论治肝硬化、腹水、胆囊结石等相关病案进行总结。
擅长中医诊治消化系统常见病,对肝硬化、脂肪肝、酒精性肝病的中西医治疗经验丰富,采用中药口服、灌肠、针灸、穴位贴敷等特色疗法疗效显著。
曾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内镜室系统进修学习消化道超声内镜、消化道早癌放大内镜检查及消化道早癌黏膜剥离术半年,顺利结业,并获得“优秀进修生”荣誉称号。在国内著名消化内镜专家张国新教授、范志宁教授指导下,能熟练运用电子染色内镜、放大内镜、超声内镜的操作及诊断,目前已在临床开展食管、胃、肠道粘膜下隆起超声检查及粘膜病变放大内镜、胃、肠道粘膜下隆起、早癌粘膜下剥离术150余例。掌握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治疗适应症、操作规范化流程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