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感觉对话有些无序甚至略微有些“无厘头?
其实,这是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徐红在对一帕金森患者许阿姨进行病情分析,面对坚称自己是“脑梗犯了”的患者,她给出了否定答案。
64岁的许阿姨,3年前头晕,左侧肢体活动受限,在当地医院按“脑梗”反复治疗不见好转,后在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被诊断为帕金森病,一直坚持吃药,症状有所缓解,但是一月前,她发现行动越发困难,伴有下肢抽动、腰腿痛,尤其是夜间疼痛更为明显,翻身困难,无法入睡,遂被家人送至我院就诊。
许阿姨连连表示:“医生,我脑梗又犯了,两条腿也不能走路,还腰疼、腿疼,抬不动腿,”经过仔细的问诊和查体发现她双下肢肌张力非常高,尤其左侧肢体更重。
在询问完之前的所有问题后,答案呼之欲出:患者3年前左侧起病,行走缓慢,服多巴制剂有效,夜间有明显的RBD(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嗅觉减退,没有体位性低血压,没有明显的中轴障碍,服药的时间方式有误,大大降低了药物吸收,目前存在状况属于药性不足。
调整药物种类及剂量,连续的对症治疗收到了很明显的效果,抖动不见了,疼痛消失了,反应也变得灵活,许阿姨深切感受到身体的变化,人也变得松弛、平和,不再像刚入院时那般暴躁和不耐。
出院时,完全摆脱了轮椅的许阿姨,被徐红打趣说:“阿姨,您现在的脸色啊比我都好,没啥可担心的。”一句话让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
科普时间
帕金森病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特征。也可以总结为“抖慢僵”。
具体表现为:
1、静止性震颤:表现为静止时手、头或者嘴不自主的震颤或抖动,紧张时加剧,入睡后消失。=“抖”
2、运动迟缓:动作缓慢笨拙,早期手指精细动作如解或扣纽扣、系鞋带等动作缓慢,随意运动减少,面容呆板,写字越来越小等。=“慢”
3、3、肌强直:表现为头部前倾,躯干俯屈,肘关节屈曲,被动运动关节时阻力增高。=“僵”
4、姿势平衡障碍:起步、转弯时步态障碍明显,有时行走中全身僵住,不能动弹,慌张或前冲步态。
同时帕金森病也会出现一些非运动症状:
1、感觉障碍:嗅觉减退、肢体麻木、疼痛;
2、睡眠行为障碍(如夜间RBD:表现为大喊大叫,生动的梦境演绎,拳打脚踢现象);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便秘、晚期常有多汗,体位性低血压;
4、精神障碍:抑郁、焦虑、认知减退甚至痴呆等。
并且需要与帕金森综合征等疾病鉴别,排除帕金森综合征,才能确诊帕金森病,如何治疗帕金森呢?帕金森病早期对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大部分患者在疾病早期可通过科学规范的药物治疗来控制病情,能维持原有的生活质量。
随着疾病的进展,药物治疗过了“蜜月期”,治疗效果逐渐下降,甚至出现药物副作用或异动症。则可以通过DBS手术对症治疗,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治疗。
本案例中许阿姨的病程并不长,问题的关键在于没有正式的认识帕金森病,掌握正确的服药方法,当药效降低时没有意识到是药效不足了,及时到专业的帕金森病门诊复诊调整药物,而是当成了“脑梗死”,疼痛觉得是腰椎病, 这方面也有我们医生的不足,在以后还需要多多科普及宣传,叮嘱患者定期复诊,避免患者病痛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