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政协副主席孟铁林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围绕《关于提升院前急救数字化水平,打造区域紧急医疗救援高地的建议案》落实进展情况到市急救医疗中心跟踪调研,并进行专题座谈。市卫健委党委书记、主任黄广振及相关负责同志陪同调研。
院前急救数字化建设
调研组一行先后来到市一院急诊中心、市急救医疗中心现场调研5G智慧“上车即入院”项目运行情况、信息化智慧化调度平台建设情况。在调研过程中指出,5G智慧“上车即入院”项目能实现现场救护车音视频、患者生命体征、患者主诉与车辆动态地址实时传输、车辆预到达时间、患者车中预检分诊及挂号等方面与医院急诊信息互联互通功能,对患者及时抢救和提高院前急救效率带来很大帮助。生命支持系统CALLS能帮助调度员在救护车到达之前给患者提供专业化指导、残疾人一键呼叫程序能帮助聋哑人通过微信进行求助呼叫,充分体现对残疾人的关爱。调研组还现场观摩120急救模拟演练。
在调研座谈会上,市急救医疗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刘加彬就目前中心的基本情况、重点工作和“提案”落实情况、当前存在的困难以及展望等方面内容做了介绍。
黄广振介绍了卫生改革发展的相关情况。市卫健委党委高度重视院前急救事业发展,要求市急救医疗中心细化院前急救智慧化信息化举措、落实呼救即定位、CALLS的远程视频指导、增加改造5G车辆、急救车配置便携式AED(方便医护人员入家现场抢救),坚持以抢救生命为第一任务,坚持公益性导向。同时研究如何与淮海经济区其他城市联动,进一步打造淮海经济区院前急救高地。
孟铁林对市急救医疗中心工作充分肯定,指出,市卫健委针对提案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操作性强、针对性强,这都反映市卫健委领导高度重视提案工作。市急救医疗中心无论从职工精神面貌、单位形象、文化建设、信息化智慧化水平都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跟上了社会进展,跟上了时代要求,可以彰显院前急救工作在淮海经济区的定位和地位。拨打急救120是小概率事件,但具体到个人,概率就是100%,拨打一次一定会刻骨铭心,在等待的过程中一定会是翘首期盼、望眼欲穿!120职工也许会天天面对,但也一定要快速反应。“急在分秒之间,救在生死边缘”。
孟铁林对今后院前急救工作提出五点要求:第一,提高认识,加强自身建设。急救是救助过程,分秒必争,有时能决定人的生死;急救无人替代、是不二选择、唯一选择。急救是文明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抢救的案例会向社会传递正能量。要加快志愿者培训,做好志愿者与AED联动。院前急救人员队伍应该是充满热情、感情和激情的一只队伍,要自尊、自爱、敬业、爱岗,善于救死扶伤。要加强从业人员对职业的认同。第二,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管事。进一步理顺全市急救站(点)的管理体系,解决人员不足、队伍不稳、待遇不高的问题。市急救医疗中心与各个医院采取共建共享的模式很好,通过这种模式更好的推进急救站(点)的建设和管理。急救车上的医护驾其实都是专业人员,要积极争取全部按照医护人员的标准落实岗位职责和待遇。出车管理要精细化,发动机达到2000转才算出车,出车要第一时间响应,要快。采取有效措施减少120资源的干扰和浪费,降低非急救出车占比。第三,加强社会人员培训。加大对医务人员、党政机关人员、公安、消防等人员的培训力度。对于市急救医疗中心硬件建设也要重视,苏南城市市级急救中心建筑面积大都在1万平方米以上。第四,探讨救护立法。加强急救体系建设、急救流程规范化,建立立体急救体系。第五,加大宣传,为社会增添正能量。期待院前急救事业年年上台阶,造福老百姓的同时也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