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6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北京地坛医院徐州医院(徐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正式挂牌,全国唯一一个国家传染病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正式启动运营。一年来,项目建设全面落实政府“真支持”、地坛“真心干”、七院“真配合”,从综合管理、学科发展、技术引进、人才培养、基础建设等方面综合施策,取得了明显的提升。
提优赋能 大力推动优势学科发展
作为老牌传染病医院,徐州医院肝病科一直是特色学科,如何做到优势学科的提优赋能?
2024年2月中旬,由地坛医院整建制肝病医护团队增开肝病三科,派驻专家刘如玉担任肝病中心主任兼肝病三科主任,肝病中心高级专家谢雯、谢尧、邢卉春教授,全面参与肝病学科医教研工作。
在刘如玉的带领下,肝病中心先后增开乙肝临床治愈门诊、脂肪肝门诊、酒精肝硬化、肝衰竭门诊、肝癌介入门诊等肝病相关特色门诊。地坛医院肝病专家团队在“慢性乙型肝炎预防、诊疗创新技术的建立及推广应用”的研究成果中,慢乙肝临床治愈率达10%-65%,居全国领先。进驻后,刘如玉便积极推动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门诊建设,对慢乙肝临床治愈优势人群按照表面抗原水平的不同进行分层管理,并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同时提供预约挂号、规范检查的一站式服务,并推动搭建了乙肝专病数据库,对患者进行疾病风险预判,智能辅助治疗等。截至目前,已成功实现乙肝临床治愈患者9人。
到徐工作一段时间后,刘如玉发现徐州医院在肝癌患者的临床诊疗方面差距较大,决定推动提升肝癌患者的诊治能力和水平,率先在徐州医院开启靶免治疗。2024年8月26日,一面写着“医德高尚幸得良医、关爱病人胜似亲人”的锦旗送到刘如玉手中。送锦旗的患者便是在刘如玉的推荐下接受靶向联合免疫治疗。目前,刘如玉正乘着医院与徐州健康研究院合作的契机,尝试开展肝癌患者的细胞治疗。
一年来,在刘如玉的带领下,徐州医院肝病中心已形成以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疑难危重肝病诊治、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门诊为三大诊疗特色的肝病中心,肝病中心出院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25.68%。
为了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群众,医院也在不断加强与外部联系,推动医疗资源下沉,不断拓宽辐射范围。2024年11月,牵头成立淮海经济区慢性肝病专科联盟,来自13个地区33家医疗机构成为联盟单位,聚合资源、辐射联动,推动区域慢性肝病诊疗“同质化、高水平”发展。
除肝病中心外,医院整合建设结核中心,在地坛医院常务副院长兼徐州医院院长陈效友的带领下常规开展疑难病例讨论,多学科会诊,进一步提高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同时整合提优感染性疾病中心,加强危重症医学科、中西医结合科、外科、介入科等一批临床科室建设,为徐州医院传统优势学科建设打开新天地。
完善支持 提升医技科室保障能力
临床学科建设离不了医技科室诊疗能力的保障。为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技术支撑,地坛进驻后,先后统筹调整原有医技科室设置,建立超声中心;扩大支气管镜及消化内镜的业务用房,建立内镜中心;统筹影像科业务用房,优化就诊流程,设置医学影像中心;2024年7月中旬,增设血液透析室,满足不同传染性疾病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就医需求,目前已开放透析机13台;2024年8月,整装重启病理科,派驻周新刚任病理科主任,结束了病理项目外送的历史,同时与地坛医院远程协同进行病理诊断,做到病理诊断两院同质化;先后选派检验各专业组组长4人轮替到徐州医院指导检验科建设工作,推动完善检验质量管理体系,并成功建设为徐州市重点专科;2024年12月底,新手术室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为外科及介入开展相关手术提供硬件保障。
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ESVD),为北京地坛医院内镜中心首创技术。该技术创始人李坪主任定期来徐州医院指导,并亲自为疑难患者进行治疗,85岁的路大娘就是其中一名患者。被查出消化道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她曾多次辗转徐州各个医院,始终没法解决病痛,最终是李坪主任为其解决病痛。“病人的认可就是我们坚持的动力”。一年来,李坪主任团队成员林毅军、梁秀霞先后长期派驻徐州,常规开展该项技术。
没有技术创新和提升,就谈不上医疗质量保障。王连双对这句话深有体会。2024年1月份,他刚来到徐州医院超声医学科时,科室尚未开展介入超声治疗。他与科内人员一起,经过近一个月的准备,完成了介入超声诊室的改造工作,并在2024年2月份成功完成超声引导下治疗,实现了徐州医院介入超声从无到有的跨越。2024年7月份,殷志勇接任王连双坐镇超声科,进一步推动介入超声和声学造影检查发展。
一年来,地坛医院累计分批派驻涵盖肝病、消化内镜、心内、神内、超声、影像、病理、血透、护理、管理等专业的核心团队开展工作,年度内共审批通过55项新技术,其中江苏省限制性技术6项,在超声、影像、内镜、病理、肝脏肿瘤治疗、透析等技术上填补了医院技术空白,已开展新技术48项,诊疗2885例患者,快速提升了临床诊治能力。
开疆扩土 稳步搭建综合学科建设
综合学科建设是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2024年7月份,地坛医院派驻高俊华为徐州医院副院长,全面负责推进综合学科建设工作。2024年9月起,徐州医院神经内科、心内科、消化内科门诊正式开诊,首批坐诊专家均为北京地坛医院派驻专家,其中高俊华坐诊神经内科、梁秀霞坐诊消化内科、魏望江坐诊心内科。2024年10月,地坛医院外科主任“天团”来徐交流外科学科发展,并开展外科义诊活动。2024年10月30日,在前期门诊打下基础、基础设施设备完善的情况下,徐州医院内科正式开科,外科经调整后正式投入使用。2024年11月1日起,呼吸内科、内分泌科正式接诊。
科室成立后,在高俊华的指导和带领下,不断完善落实疑难病会诊制度,推进新技术应用,增强服务能力,优化北京-徐州多学科协作诊疗、解决疑难重症的路径。短短1个多月,京徐专家合作,已完成普外科手术2例、骨科手术5例、介入手术4例,提升为传染性疾病患者提供“一站式”综合救治服务的能力。
这一年,据初步统计,医院服务量与质均有明显提升,门急诊人次同比增长22.72%,出院人次同比增长48.62%;三、四级手术例数同比增长46.29%;危重症患者人次同比增长104.86%;疑难病例同比增长64.73%,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提升为97.6%。
人才兴院 大力推动科创启迪培育
“感谢地坛医院提供可以栖息的枝丫,感谢各位老师悉心教导飞翔的技能。再见,京顺东街8号”。2024年12月20日,在北京地坛医院接受了为期6个月的进修学习后,李星在返回徐州的路途中发出这样的感慨。
作为徐州医院影像科的一名工作人员,李星十分珍惜到地坛进修的这个机会,“进修期间,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丰富的病例分析,我的诊断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学会了如何更细致地分析影像特征,结合患者病史作出更精确的诊断。同时接触到医学影像领域发展的新技术、新思路,增强在团队沟通、独立思考的能力”。谈起这次培训的收获,李星笑着说,“一句两句说不完,简单概括,就是受益匪浅”。
人才是提升医疗质量的核心。在持续加强派驻力量的同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不断强化人员储备和人才培养,一方面通过人员招聘,引入新鲜血液。另一方面,全面启动“授业式、进驻式”人才培养模式,分批派遣人员赴北京地坛医院进修学习工作,共派出医、技、护、管人员29人到地坛进修。同时,注重在职人员专业培训,每月组织医务人员参加北京地坛医院的院内业务讲座及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培训班。此外,各学科根据学科建设发展需求,与北京地坛医院对口专业不断加强日常的交流与学习,肝病中心自2024年3月起每周开展业务讲座,疑难病例讨论及教学查房。影像科每两周一次与北京地坛医院开展线上轮流专业授课培训。超声科每周一次参与北京地坛医院开展线上业务培训。截至目前组织或参与各类业务培训20场次,参加培训近2000人次,通过业务培训,进一步推动了两院学科同质化管理的进程。
人才与科研是推动医院发展不可或缺的源动力。在做好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如何推动科研创新成为医院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为做好徐州医院科创工作,陈效友亲自挂帅,由总院派驻杨旭来徐指导,结合医院建设发展目标,依托科研项目筹建临床生物样本库;先后邀请地坛专家进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系列培训4次,开展科研项目一对一专家辅导5轮、38人次,为科技创新打下基础。
2024年4月,医院制定了《院级科研项目申报管理暂行规定》,设立院内科研基金,地坛医院给予经费资助,徐州医院实行1:1匹配,为青年科技人才支持科研的“第一桶金”。经过前期评定、专家评审、综合评议、院长办公会正式批准,共8个项目成功立项。
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进程中,每年有1000万元的科研专项经费,为了真正将经费利用好、达到为医院发展赋能的效果,陈效友亲自推动,制定《徐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临床研究和科研创新转化专项实施方案(试行)》,地坛派驻专家对申报的课题进行一对一指导,经形式审查、专家会议评审,最终立项诊疗能力提升项目5项及专病队列项目7项。
对内打基础,对外扩辐射。为推动科研工作向高质量发展,通过地坛医院的品牌形象,徐州医院与徐州健康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围绕生物细胞、传染病防控相关的科研攻关项目等领域开展全面、深入的战略合作,促进临床科研转化。
聚力同行 全面推进北京-徐州同质化管理
2024年1月1日,由陈效友带队,首批10名地坛派驻人员正式开启在徐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征程。
刚到徐州,王君丽担任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除了做好“班长”协助执行院长带好派驻队伍、做好队伍保障外,她牵头管理制度梳理修订工作,组织搭建起医院决策、行政管理、医疗服务、应急管理的制度框架。2024年7月份,王君丽被任命为徐州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全面负责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统筹和宣传工作,一年下来,她共参加市政府调度会19次,各类报告60余期,组织接待各级领导调研督导10余场次。谈起在徐州医院的工作,王君丽笑称自己是“后勤员”“联络员”“参谋员”“指导员”“宣传员”,成了名副其实的“大班长”。
为确保同质化管理落实到各个科室,地坛医院持续加强派驻力量,一年来先后派驻院长兼法人1人、副院长2人;医、技、护、管各类人员共113人,其中长期派驻人员43人、临时派驻人员70人(112人次);同时推行“双主任”聘用制,任用12名派驻干部为项目医院中层管理干部。派驻团队协同各科室深耕细作,深入摸底各个科室建设,打框架、建制度、修流程,一年来累计完善院级制度共60余项。
运营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中重要一环,运营办主任白雪垠一到徐州就着手梳理财务制度、绩效制度、进行数据测算,并先后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强化资金管理流程、修订完善内部绩效考核方案,为优化现代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打下基础。
不仅是行政管理,在护理、院感、医疗、影像、超声等业务科室,同样也推动北京-徐州同质同行同创。作为派驻到徐州医院的护理部主任,张俊霞回忆刚到徐州工作的场景,当时只感觉“任重道远”“200多项规章制度要进行分类、整合,是一个大工程”张俊霞笑着说。她每天都到病房走访,对发现的问题逐一解决,在她的指导下,先后建立“地坛-徐州”月度护理管理、护理业务查房机制,统筹护理队伍管理,完成新一届护士长岗位竞聘工作。付出总有回报,2024年,徐州医院肝病科护理、结核科护理、感染科护理成功创建为市级临床护理专科。
综合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给院感防控工作增加了新的难题和挑战。房雅娟是下半年派驻到徐州医院负责搭建综合学科建设下院感防控网络。到岗后,房雅娟迅速摸清院感工作模式,梳理存在的问题与漏洞,在全面落实“三区两线”院感管理基础上,督导落实各方责任,先后完善院感规范制度和流程116项、修订医院感染质量控制评价标准3次共涉及19个科室56项目,并整理汇编医院感染管理质控手册下发到科室。“院感工作决不能马虎,只有院感防控做好了,才能让临床更好地发展”,房雅娟说道。
扩容提效 推进基础保障提档升级
2024年12月,徐州医院全新数据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为医院的智慧医疗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地坛进驻后,锚定“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建设目标,在调研、评估的基础上,科学规划信息化建设方案,争取4500万元资金保障,目前主系统(医院信息平台、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一体化医生工作站、实验室检验管理系统、PACS系统)上线完成,通过了四级电子病历评审,互联网医院牌照也即将申请下来,大幅提升了医疗服务的便捷性、拓展服务覆盖面。
2024年6月,江苏省首台超高端超声系统迈瑞昆仑Resona A20落户徐州医院。“这可真是台好宝贝”,超声医学科主任助理韩帆开心地说。有了先进设备的加持,在地坛派驻专家的带领下,超声科常规开展各类超声介入治疗。2024年9月初,徐州首台国产联影全新一代的高端全身应用型3.0T磁共振(uMR 880)在徐州医院正式启用,让医院自此告别了“无磁时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地坛医院的指导下,对标“高品质、高服务”,通过层层论证,制定设备购置计划,分四批完成首批29台(套)亟需设备采购,目前已全部安装投入使用;2024年11月,启动第二批177台(套)设备采购工作。
2024年12月27日,医院二期改扩建工程主体建设正式封顶。从1月份刚进驻时的平地,到现在高楼矗立,陈效友心里有很多感慨,“一年来,项目建设全面落实政府真支持、地坛真想干、七院真配合,医院建设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我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发展就像眼前的高楼一样,高屋建瓴,立足于徐州,服务于淮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