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淮海名医网淮海健康在线
您现在的位置是:淮海名医网 > 全网新闻 > 老年护理 > 徐州市中心医院超声科“一根细针”解真相:避开动脉血管,精准穿刺胸膜肿块
徐州市中心医院超声科“一根细针”解真相:避开动脉血管,精准穿刺胸膜肿块
信息来自:徐州健康网    发布时间:2025-01-21 14:46:00    阅读量:9335次
[摘要]:徐州健康:近日,徐州市中心医院超声科介入超声团队成功开展多例超声引导下胸膜肿块穿刺活检术,精准定位胸膜肿块的活性区域并穿刺活检,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01病例回放70多岁的张

  近日,徐州市中心医院超声科介入超声团队成功开展多例超声引导下胸膜肿块穿刺活检术,精准定位胸膜肿块的活性区域并穿刺活检,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

  01 

  病例回放

  70多岁的张先生最近在当地医院体检时,胸部CT显示其左肺占位并侵犯邻近胸膜。来徐州市中心医院就诊后,为明确诊断和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临床医生建议行肺占位穿刺活检。该患者的肿块位于肺组织边缘且贴近胸壁,侵犯肋间血管,内部血流杂乱丰富,且存在大量坏死区域,穿刺难度大,风险高,操作需要更加精准。临床医疗团队经过分析讨论,决定行超声引导下左侧胸膜肿块穿刺活检术。

  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后,超声科主任娄可新与介入超声团队成员王东玮制定了“避开肋间动脉、粗大血管及彩超检出高速血流信号区域,明确肿瘤活性区域范围,应用超声选择适合的穿刺点、穿刺路径和活检区域行精准穿刺活检”的方案。术中,全程在超声实时动态引导下,成功采集病理组织2条。术后穿刺活检组织病理结果为:鳞状细胞癌。

 02

  胸膜肿块啥性质

  超声穿刺来取材

  超声引导下胸膜肿块穿刺活检术,是指在超声引导下对胸膜及贴近胸膜的肺病变组织实施穿刺活检,行组织病理学及细胞学检查的方法。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胸膜及周边型肺结节被发现。部分外周型肺结节,因周围及内部血供相对较少、体积较小等诸多客观因素,难以借助影像学诊断,而对于临床的治疗,则需要精准病理提供支持依据。超声引导下穿刺具有实时精准监测、对血管的清晰显示、操作便捷、无电离辐射等优势进行引导穿刺,超声造影技术更能明确病肿块活性区域,避免对坏死区域的无效穿刺,在有效取到肿瘤组织同时,又可以减少术中出血的风险,成为临床在实施治疗前获取胸膜病变病理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

  超声引导下经皮胸膜肿块或贴近胸膜的肺肿块穿刺活检术的适应证

  1、胸膜占位性病变或贴近胸膜的周围型肺部占位性病变,超声可以清晰观察的;

  2、不能手术的胸膜或贴近胸膜的肺恶性肿瘤,行化疗/放疗方案需明确病理组织学分类者;

  3、原发部位不明确的胸膜或贴近胸膜的肺部转移癌,需了解组织来源;

  4、肺部炎性包块,临床治疗前需明确诊断者;

  5、其它胸壁,胸膜病灶。

  术后需注意什么

  1、穿刺完成后,立刻返回病房,24小时内以卧床休息为主,避免剧烈咳嗽及运动;

  2、穿刺后需禁食2小时,2小时后可进食温凉、清淡、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饮食; 

  3、伤口穿刺处3天内避免沾水,3天后可自主移除敷料;

  4、若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出汗、心悸等情况,请及时告知医生。

 03

  介入性超声

  为患者带来新选择

  近年来,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临床科室的支持帮助下,超声科紧盯技术发展前沿,注重引进和运用最新的诊疗技术,持续推动了超声医学专业的创新与发展。

  目前国内所能开展的超声诊疗项目科室均已开展,几乎涵盖全身组织脏器超声检查。在常规开展全身脏器超声诊断的同时,每日常规开设的专科门诊有介入性超声诊疗、超声造影、胎儿先心病、术中超声、盆底超声、肌骨软组织超声、产前诊断超声、胃肠超声、颅脑血管超声等特色超声检查项目。

  介入性超声作为科室重点发展专业,获得了中华医学会超声介入学组颁发的“介入性超声基层先进单位”称号,科主任娄可新在第十届长三角超声医学会议上获得了“青年新秀奖”。

  作为徐州市及淮海经济区较大的超声专业医学教学、进修的重要基地,超声科有着较大的学术地位及影响,每年都吸引大量有志于超声专业的医师来进修、学习、规培,先后为徐州市及周边地区基层医院培养了近800名的超声医师。科室十分注重超声及相关专业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积极开展开展科研活动,先后获得了淮海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江苏省新技术引进二等奖1项等,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SCI及各级学术论文100多篇。

  本文审核

  娄可新

  超声科主任 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肝胆胰超声介入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超声治疗专委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医学影像与康复专委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超声专委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超声专委会青年委员,江苏省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消融学组副组长,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超声专委会常务委员,徐州市医学会超声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SCI收录5篇,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学术期刊《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特约编委。参与国自然重点项目1项,主持和参与市级课题3项,市级新技术引进奖6项。

  江苏省第六期333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专家,第十届“长三角超声”苏沪浙皖四省医学会联合颁发“青年新秀奖”,2019-2021年度南京医科大学优秀临床教师,连续5年获得院先进个人称号;带领超声医学科介入学组获得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颁发的“介入性超声基层先进单位”称号。

  介入超声领域,娄可新兼任江苏省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消融学组副组长,近5年省医学会、医师协会介入超声学术会议均担任授课、评委、讨论专家工作,组织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3次,培养介入超声专业进修医生40余人,遍及徐州、上海、宿州、淮北、淮安、青岛、临沂、连云港等地。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