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青展医者风采,奉献佑百姓健康。在援助青海省兴海县人民医院期间,徐州一院骨科一病区医师李政道以精湛医术为笔,以无私爱心为墨,续写医疗援助新篇章。
他在青海省率先开展了《膝关节周围神经热消融联合PRP(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技术》治疗膝关节病,填补了当地医疗技术的空白,累计开展手术118例。因工作突出,他入选青海省海南州组织部《我与高原的振兴》专项主题并获得荣誉;荣获兴海县组织部颁发“特殊贡献”奖;荣获兴海县卫健委颁发的“优秀工作者”称号。邻县贵南县卫健委联合县人民医院聘任李政道同志为该院外科特聘专家,指导开展膝关节病相关治疗,进一步发挥了其专业特长和社会价值。他的事迹先后被青海省海南州宣传部、兴海县宣传处、中国新闻网、中国新华网报道12次。
积极响应援青号召
彰显医者使命担当
2024年7月,李政道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主动报名进入援青医疗队。这是他第二次来到青海省,和十年前的旅行观光截然不同,这次他是以援青骨科医师的身份深入帮扶兴海。从初坐门诊时因为语言不通,只能通过观察患者的表情和语调来交流,到现在漫步在县城中,不时就会遇到向他问好的阿公阿婆,经过半年的时间,他已渐渐融入了兴海当地的生活。而在工作上,他更是得到了当地同仁的支持,为当地人民送去了健康关怀。他积极传播先进的医学知识,为兴海县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这半年的工作和生活充实忙碌,将成为他永生难忘的回忆。
作为一名骨科医生,李政道在兴海县人民医院工作后,遇到过髋关节脱位的小女孩、骨折后拒绝手术的小伙子、关节病致残的中年人、骨折的老阿婆等等。这些经历让他不禁深思:除了治疗好个体病人,我还能为当地人民做些什么?我是否能从长远上、根本上帮助到当地人民?于是他决定从两个方面入手:不遗余力地传播先进的医疗技术,同时做好疾病的预防宣传工作。
先进技术填补空白
医者仁心口碑相传
医者心语:保膝治疗,“让你们多走几年”
在援青的工作中,李政道发现很多患者对换膝手术有顾虑,于是加强科普宣传,经常劝导他们:“老人家,您不愿做换膝手术,但我现在是给您做微创手术,做了之后您就能多走几年,不用坐轮椅了。”患者打消了顾虑,笑声很爽朗。
随着门诊量和下乡次数的增加,李政道了解到当地老年人膝关节病特别普遍。经过对兴海县医院现有医疗资源、技术支持、患者量三方面的论证,他确立了一个目标,让兴海县人民在县医院得到一线水平的“保膝治疗”。他率先开展了PRP技术、膝关节周围神经热消融技术,让当地人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先进的膝关节医疗服务。
2024年11月21日,在外科、检验科、手术室的协同下,李政道为一名老阿婆顺利实施了兴海县第一例膝关节PRP治疗。出院查房时,还是说了那句“我们尽量让您多走几年,别总想着坐轮椅”,老阿婆和家人也开心地笑了。
2025年1月2日,李政道率先开展了青海地区“膝关节周围神经射频消融联合PRP关节腔治疗术”,并在兴海县人民医院主持立项《超声引导下膝关节周围神经射频消融联合PRP技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他平均每天做5台手术,最多每天收治13位患者,已经累计开展PRP手术100余例,膝关节周围神经热消融术18例,用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的责任担当。
授人以渔传授技术
输血造血造福高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李政道深知,即便个人完成再多手术,其影响也有限,他要尽自己绵薄之力,将技术倾 囊相授给当地的医疗同仁。目前,兴海县人民医院外科的年轻医生们经过他细致的指导,已经可以独立开展PRP技术、膝关节周围神经热消融技术。更令人欣慰的是,邻县贵南县人民医院在特聘他为特聘指导专家后也来学习、开展了相关技术。他给学习组成员精心准备了详尽的教学课程,并亲自示范手术操作,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有效促进了当地医疗技术的提升。如今,这两项新技术已在青海扎根,惠及更多高原人民。
李政道被贵南县人民医院外科特聘为指导专家
防治结合:扼杀“寂静”疼痛(骨质疏松)
亡羊补牢,不如防微杜渐。在开展先进技术的同时,李政道想得更多的是如何从源头上减少当地人民的骨科疾病。在门诊中,他比划着说的最多一句就是“骨头老化,就像帐篷骨架出了问题,不能等帐篷塌了再去修,要花好多钱”,让更多老年人了解骨质疏松的风险,关注预防,远离骨折、少花钱。
来到兴海县人民医院的第二天,李政道接诊了一位腰痛的藏族阿婆。他听不懂阿婆说的话,但是老人痛苦的表情和语调,令他始终记忆犹新。通过当地医师的翻译沟通,将老人收治入院后,李政道对患者病史、症状、体征、CT进行分析后,诊断为骨质疏松性腰椎病理性骨折。经过治疗,阿婆顺利出院。
李政道在出院查房时为患者作体格检查
通过此病例的诊治,李政道意识到目前兴海县地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症还未建立完善的预防、诊疗、管理流程。由于缺少骨质疏松检查设备,李政道通过问卷调研方式评估骨质疏松高危人群;下乡调研中,对兴海县河卡镇、赛宗寺管区的老年人、僧侣问卷调研,对老年人进行健康宣教、用药指导。
李政道和当地同事先后在赛宗寺、河卡镇开展义诊,并做问卷调查和健康科普
门诊工作中,李政道与同事制订汉藏双语预防、治疗科普手册,并分发给门诊患者。在兴海县人民医院坐诊时,他每天上午门诊量大约在40人,对于高危人群,他都会做健康宣教和用药建议。
李政道还在医院先后多次开展了相关讲座,和同事们一起把骨质疏松的筛查、诊断、治疗制定为标准流程,共同推动兴海县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争取从源头上扼杀“寂静”疼痛。
“医”路援青践初心,“情”系高原佑健康。李政道感慨而言:在兴海的工作生活是一场修行,从未见过雪山,到心中雪莲花开,这段经历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我希望在当地播下的技术和健康的种子,能够在将来茁壮成长,为更多的人民带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