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每逢佳节胖三斤,春节期间免不了走亲访友,吃吃喝喝,那么怎么吃才能美味又健康呢?
主食应粗细搭配
过年期间吃的往往比较油腻,建议吃点粗粮,如杂粮饭、杂豆粥等,既能增加营养,又能改善口感,丰富餐桌内容。不要进食太多粘食,比如年糕,豆包等食物,因其不易消化,热量又高,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和老年人更是要尽量避免。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摄入主食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适量增加蛋白质
过节期间可以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既能增加营养又有较好的口感。瘦肉、鱼、虾、奶、蛋等食物是不错的选择,还可以多选择豆制品。
建议用蒸、汆、水煮、清炒等方式代替油炸、煎、红烧等烹饪方式,比如清蒸鱼、白灼虾、汆丸子等。蛋白质的量不是越多越好,食用过多容易出现便秘、痤疮、口腔溃疡等,给生活带来更多烦恼。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可以食用蛋类40—50克,水产品40—75克,畜禽肉40—75克,豆类及坚果类25—35克。
水果蔬菜不可少
维生素C可以抗氧化提高抵抗力,主要存在于新鲜水果与蔬菜中,如:猕猴桃、鲜枣、红果、橙子、草莓、提子、芒果、青椒、小葱等。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可以吃水果200—350克,新鲜蔬菜约300—500克,其中绿叶蔬菜类要过半。忌食油腻高糖食物
油脂和甜食,因其可以增加口感,促进食欲,在节日的餐桌上一直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油脂无论是肥肉还是植物油摄入过多,都会引起能量、脂肪和胆固醇等显著增高,还可能引发或加重高脂血症、冠心病、脂肪肝和肥胖症等,威胁着人们的健康。高糖食物口感好,吃的时候让人心情愉悦,但因其热量高,且能迅速升高血糖,糖尿病患者尤其要少食。
对应策略如某餐进食了高脂食物(如炸肉、炸糕、炸鸡排等),下一餐可以延长就餐时间并清淡饮食。同时,可以在饭后一小时饮茶,如乌龙茶,大麦茶等,可帮助消化,解油腻。
喜欢吃甜食的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些低卡的食物,比如用代糖代替白砂糖,用杏仁粉,豆浆粉等代替面粉,制作一些小糕点,减少糖分摄入又能满足口感。
当然,这些都是辅助作用,根本上还是要清淡饮食,油脂高的食物和甜食如果实在控制不住也要少吃一点点,浅尝辄止,既能满足口欲,又不超量。
忌暴饮暴食
节日期间,家人团聚,朋友聚会,应酬较多,进食量往往在开怀聊天中不知不觉增加了。因人体消化吸收能力有限,造成大部分营养素(如蛋白质等)无法充分吸收,浪费食物。同时还可引起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严重时可以出现胃出血,胃穿孔,甚至诱发心脏病等。对老人和孩子则可能造成更大的伤害。
对应策略 吃饭前先喝汤或水,增加饱腹感,能减少进食量,同时可以少量多餐,每餐八分饱。忌高盐
俗话说:南甜北咸。北方人会“口重”一些,平时吃得就比较咸,长期处于“高盐”饮食状态下,对“咸”的感觉能力逐渐减退。高盐饮食会诱发高血压,进而出现心脑血管疾病,对于已经患有这些疾病的人群更应控制食盐的摄入。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一般每人每日摄入食盐总量以不超过6克为宜,对伴有高血压、高血糖、心脏病、糖尿病者,更需限制到4克以下。
对应策略 选择柠檬汁、番茄酱、醋等调味品可使食物变得有滋有味,既能促进食欲,去腥解腻又可以减少食盐摄入量。忌用饮料代替水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推杯换盏间免不了要饮几杯增加节日气氛。节日期间切勿贪杯;部分人因饮料口感较好就只喝饮料少喝水,切忌以饮料代替喝水。还有人用果汁代替饮水,这样也是不可取的,果汁中含糖较多,使人发胖,血糖升高。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日饮水1500-1700毫升。充足的水分可确保血液循环顺畅,排除代谢废物,促进身体健康。专家介绍
王晓红
消化内科主任
学科带头人
医学博士 主任中医师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炎症性肠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徐州市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州市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徐州市消化内科专业质控委员会委员,徐州市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徐州市医学会微创保胆专业委员会秘书,徐州市健康管理学会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徐州市市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成员,徐州市“肿瘤防治专家库”消化系统肿瘤专家组成员。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脂肪肝、胆囊炎、胃肠功能紊乱等消化系统疾病方面有丰富经验。擅长消化道息肉、早癌、内痔等疾病的内镜下微创治疗。
门诊时间:周一、周四全天
联系电话:15852037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