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脏疾病领域,心力衰竭作为各类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堪称心脏疾病的 “最后战场”。当前,我国≥35 岁成年人中,约有 1370 万心衰患者,且这一数字呈逐年递增趋势。在庞大的心衰患病人群背后,是高患病率、高死亡率及反复再住院率的严峻现状。患者不仅要承受疾病带来的身体痛苦,还面临着沉重的经济负担与心理压力,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尽管心衰治疗技术不断进步,但现实中患者的自我管理情况却不容乐观。以徐州市中心医院心脏诊疗中心为例,每年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平均 1300 余人次,出院后 3 个月再入院率达 20%。面对心衰患者服药依从性低、运动康复及营养等问题,徐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医护团队一直在积极探索综合管理方法。
创新举措:
多维度心衰管理方案的构建
临床中,心衰患者因缺乏自护知识技能和不当应对方法,病情易恶化并反复住院。为解决这些问题,徐州市中心医院护理团队积极响应 2023 年多部委聚焦患者体验与护理服务升级的号召,用专业力量构建多维度心衰管理方案,致力于提高患者自我照护能力,降低出院后 3 个月再入院率,优化患者自我护理策略,改善健康结局。通过查阅文献、循证总结出 22 条最佳证据,针对多学科团队、延续护理、评估与监测、水钠限制、健康教育 5 大方面的不足,提出 “一个团队,2 个平台,3 个创新,4 个关键” 的管理方案。
MDT 团队:打造专业管理核心。首先,组建 MDT 团队,医院进行全方位质量管理,对小组成员开展多样化培训并考核,确保方案实施的同质化。
双平台驱动:实现精准管理与持续照护。在平台建设方面,针对心衰患者容量管理配合和依从的难点,首创 “精细化分期容量管理”,指导患者精准限水,并设计 “出入量预警监测智能平台”,实时追踪患者入量、出量及每日体重,当数据接近目标入量或达到容量负平衡预警值时,医护端和患者端同时发出不同颜色预警,以便及时干预,保障患者出入量平衡。同时,针对患者出院后居家自我照护难以维持的问题,升级健康教育渠道,建立自我照护风险预警平台,及时了解患者状况并提供指导,实现护理资源从院内到院外的全面渗透,确保患者自我照护的持续性与有效性。
三大创新:革新护理服务模式。在护理创新上,实现了三个突破:一是推出 360 全视角健康教育,基于健康信息框架理论制作心衰收益框架视频与损失信息框架内容,助力患者形成正确行为意向;革新健康教育策略,引入《红黄绿计划》表,让患者自我照护更清晰;提出互述式健康教育,促进患者知识吸收与巩固。二是应用原位模拟技术,模拟居家自我管理真实环境,提高患者和家属自测脉搏血压、评估水肿等自我照护技能。三是针对心衰患者运动耐力低下问题,创新改良气功六字诀呼吸训练方法,通过特定呼吸发音增强呼吸肌力量,提高运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
四个关键:把控全病程管理要点。此外,还把控住心衰全病程规范管理的 4 个关键时段和关键点:患者入院时准确评估自我症状感知;住院期间让患者和家属基本掌握自护知识技能;出院前进行有效评价与巩固;出院后保持高水平的自我照护维持。
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我院在心衰管理上取得显著成效:患者满意度提升至 98.11%,出院后 3 个月再入院率有效下降至 13%。同时,科研成果丰硕,拥有在研课题 5 项、论文 11 篇(其中中华系列 3 篇,核心期刊 8 篇)、新型实用专利 6 项、科研获奖 7 项(国家、省、市各级获奖 16 项)。这些新举措在国内多家医院推广应用,成功经验还受到《中国护理管理杂志》和《健康报》的关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
“医道虽难,但心怀慈悲;服务虽繁,但贵在用心”,改善就医体验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