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静脉曲张患者不能泡脚”的说法广为流传,许多患者因此对泡脚产生恐慌,甚至放弃这一能缓解疲劳的日常习惯。
张女士今年55岁,确诊静脉曲张5年。以前,她平时喜欢睡前泡脚放松,但半年前听说“泡脚会让静脉曲张更严重”,吓得她再也不敢碰泡脚桶。结果,她的小腿酸胀感越来越重,甚至出现了夜间抽筋。直到来到我院血管疝外科门诊就诊,副主任医师冯苏告诉她:“泡脚本身不是禁忌,只是您泡脚的方式不对。”
静脉曲张患者究竟能不能泡脚?科学护理的关键在哪里?
静脉曲张与泡脚的争议:
为何“不能泡脚”成为普遍误区?
静脉曲张是由于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导致血液回流受阻、静脉高压和血管扩张的慢性疾病。患者常出现下肢酸胀、水肿、皮肤色素沉着等症状。
张女士的困惑反映了静脉曲张患者常见的认知盲区。许多患者认为,泡脚时的高温会导致血管扩张,加重血液淤积。这种担忧有一定生理学基础:静脉曲张的本质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血液回流受阻。若长时间高温刺激下肢,确实可能加剧静脉扩张。
这一说法的科学依据部分正确,但存在片面性。研究表明,单纯高温长时间泡脚确实可能加重静脉扩张,但合理控制水温与时间的泡脚行为并不会对静脉曲张患者造成危害,甚至可能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症状。此外,泡脚后配合正确的护理动作(如抬高下肢),还能帮助改善下肢微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静脉曲张患者泡脚的“三要三不要”
1.要控制温度,不要追求“烫脚”
风险提示:当水温超过40℃时,皮肤血管显著扩张,静脉血容量增加约30%,可能加重腿部沉重感。
正确做法:保持水温在36-38℃(手感微温)。冬季寒冷时,可先加注温水至脚踝,再缓慢添水适应。
2.要限时浸泡,不要久泡不止
风险提示:泡脚超过20分钟,皮肤长时间浸软,可能降低防御力,增加感染风险(尤其对已出现色素沉着的患者)。
正确做法:严格控制在10—15分钟。若泡脚过程中出现皮肤发红、瘙痒,需立即停止。
3.要配合促回流动作,
不要泡完立刻睡觉
风险提示:泡脚后直接卧床,反而会因平躺时静脉回流减慢,加剧血液淤积。
正确护理:泡脚后立即擦干双腿,并平躺抬高下肢(高于心脏水平10-15厘米),保持10-15分钟。这一姿势可借助重力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抵消可能因泡脚导致的短暂静脉扩张效应。
静脉曲张患者的日常护理建议
01 运动强化“肌肉泵”功能
规律进行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可增强小腿肌肉收缩,帮助挤压静脉血液回流。避免久站久坐,每隔1小时活动下肢5分钟。
02 穿戴医用弹力袜
二级压力(20-30mmHg)的医用弹力袜能提供梯度压力,减少静脉扩张。建议晨起时穿戴,睡前脱下,并定期更换(每6个月更换一次)。
03 饮食与体重管理
控制体重,减少高盐饮食以防水肿。增加富含维生素C(如柑橘类水果)和花青素(如蓝莓)的食物,有助于增强血管弹性。
04 就医指征
若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就诊:下肢疼痛突然加重,皮肤颜色发紫或溃疡,单侧下肢明显肿胀(警惕深静脉血栓)。
相关链接
当天治疗当天出院,
下肢静脉曲张“日间病房”服务日趋完善
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最常见病和最常规手术,但治疗方法和理念也在不断更新。我院血管外科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治疗思路和经验,运用超声、造影等方法对静脉曲张的病因进行精确评估,结合射频、硬化剂、小切口点式剥脱等微创方法,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达到既能去除下肢静脉曲张病因又能满足美观、舒适、快康复的要求。
(资料图:冯苏在手术中)
2024年9月起,我院血管外科采用射频和硬化剂相结合的微创方法,评估个体化治疗方案,便捷、舒适的日间手术实现了下肢静脉曲张随治随走,目前,已服务患者300人次,并已辐射到区县,为更多患者提供了更标准化、精细化的医疗服务,也进一步提升了科室的区域影响力。
冯苏 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江苏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江苏血管外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 ,国际静脉联盟中国分部静脉学会青年委员,徐州市血管与微创外科学会委员,德国莱比锡大学附属医院血管科研修学者,日本北海道大学附属医院访问学者,中日樱花科技交流项目储备人才。荣获省级新技术引进奖1项,市级新技术引进奖2项,徐州及周边多家医院血管手术协助指导。
擅长:静脉曲张微创消融治疗(局麻微创,尤其适合老年人,术后即刻出院,已协助多家医院成功开展);颈动脉狭窄斑块剥除治疗;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动静脉狭窄闭塞、内脏疾病血管病变、血透通路(肾透析)、糖尿病足血运重建治疗、动静脉血栓、腿溃疡、腿疼、腿肿和腿颜色改变等血管疾病的微创治疗;甲状腺消融和疝气手术治疗。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四全天
门诊地点:本部门诊楼2楼南区6号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