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安全感,离不开它的医疗保障;一座城市的幸福度,也和百姓的就医体验息息相关。日前,全市2024年度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结果公布,徐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荣获创新创优奖,并在考核中位列第一等次。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一直以来,我市卫生健康系统按照“筑高峰、强基层、稳公卫、保健康”目标,集中力量培育名医名科名院,高水平打造苏皖鲁豫省际交界地区医疗中心,实现主要核心指标区域领先、省内前列,“健康徐州”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徐州医疗”攀高峰
3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了2023年度三级医院绩效监测评价结果,徐州7家公立医院位于“A”级行列,其中徐州市妇幼保健院位于“A++”等次,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徐州市中医院位于“A+”等次,徐州市中心医院、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邳州市人民医院、邳州市中医院位于“A”等次。
3月20日,徐州市人民政府和东南大学战略合作签约活动举行。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市中心医院正式揭牌。作为江苏省首批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之一,徐州市中心医院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
一项项卫生健康领域的突破提升了百姓的健康福祉,也见证着徐州锚定高水平打造苏皖鲁豫省际交界地区医疗中心的发展目标,聚焦重点三级甲等医院,推动医疗卫生资源由“高原”向“高峰”转变的坚定步伐。如今,徐州区域医疗高地效应更加凸显——
目前,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895个,三级医院27家,三级甲等医院14家。全市卫生人员总数9.93万人,卫生技术人员8.27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33万人,注册护士3.71万人。医疗机构实有床位6.53万张,每千常住人口实有床位7.24张。现拥有1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及建设单位,13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及建设单位;1个国家专科区域医疗中心,1个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1个省级综合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6个省级专科区域医疗中心,2个省级医学创新中心;建成14个院士工作站、4个国医大师工作站,6个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到徐州看病,很方便、专家多、有保障,这已经成为群众公认的一种选择。
来自加拿大的22岁难治复发T急淋患者Lusion,在温哥华总医院接受治疗后,病情仍然复发。几经波折,Lusion来到徐医附院血液科寻求帮助。经过徐州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徐开林教授、徐医附院血液科李振宇教授、桑威主任等专家的讨论后,科室决定为这位国际患者进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治疗。经过治疗后,Lusion恢复良好,顺利返回加拿大。
安徽宿州一位72岁的患者被家人送到了徐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经检查后发现,这位患者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有肾功能不全等疾患,胸闷、气喘等不适症状不断加重。面对这样的高危患者,该院心脏病诊疗中心主任韩冰和团队商讨后,综合考虑患者身体条件及家属意见,为患者实施了领域内高精尖介入手术“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R)”,将这位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拥有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且不断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徐州在夯实医疗“高地”地位的最大底气。着眼当下,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正加快建设研究型医院,加快建成江苏省高水平医院,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化区域医学中心;徐州市中心医院谋划“一体多翼”发展布局,加快打造区域医疗中心、世界先进的质子重离子治疗中心,积极推进城市紧密型医联体试点,推进重点专科诊治水平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我市深入实施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事业集团改革,建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医改“徐州模式”,打造全省一流的重点专科群;徐州市中医院锚定建成区域重大疑难疾病中医药诊疗中心、成果转化推广中心的目标,加快新院建设;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推进“一院四区”建设,力争打造全国一流股份制医院。
“专科梯队”亮特色
85岁的路大娘患有消化道出血,还被查出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随时有再次发生出血的风险。家人得知有来自北京擅长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专家在北京地坛医院徐州医院(徐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长期坐诊,便带着路大娘来到医院就诊。
该院肝病中心主任刘如玉详细了解了路大娘的病情,建议患者进行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这是北京地坛医院内镜中心首创的技术,可以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提供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同时可以预防再次出血。考虑到患者年龄,为确保操作安全,北京地坛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坪从北京赶来,为路大娘进行了手术。术后,路大娘恢复良好,很快便康复出院。
北京地坛医院徐州医院(徐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是由江苏省政府、徐州市政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三方合力打造的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2024年1月,随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正式落地徐州,这些原本只能在北京才有的先进诊疗技术,如今在徐州也能享受到。如今,医院已实现与北京地坛医院同质化管理,尖专科、强综合,努力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徐州样板”。
不仅引进优质医疗资源支持北京地坛医院徐州医院,徐州市也在加速推进其他“高精尖”专科医院建设。推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在国家公立医院考核“A++”行列中不断进位,尽快建成区域一流的现代化妇幼保健医疗中心;支持徐州市儿童医院建成江苏省区域儿童医疗中心、徐州市肿瘤医院建设区域肿瘤专科中心、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建设区域精神疾病诊疗中心、徐州仁慈医院建设区域骨科和显微修复重建医疗中心;助力徐州市口腔医院、徐州市康复医院和徐州新健康医院创建三甲医院……
此外,为推动专科联盟协同发展,徐州利用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围绕医疗卫生事业首位度的带动作用,聚焦区域医疗资源互通共享、协同发展,突破行政区域影响和限制,创新组建跨省域医学专科联盟。目前,已牵头领建辐射周边的儿科、眼科、中医、肿瘤、影像、麻醉医学等46个专科(专病)联盟,初步形成区域协同发展特色模式。
“健康徐州”再跃升
以前,大家看病倾向于选择三甲大医院。如今,随着专家和资源的下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家门口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徐州基层医院正一步步强起来。
近日,在铜山区大许镇中心卫生院的血液透析中心内,35岁的赵先生正在进行血液透析。“我患尿毒症很多年了。刚开始,我每隔几天就要去市区的大医院透析,一来一回,折腾得很辛苦。自从家附近的卫生院有了血液透析中心后,我方便了不少。”赵先生说。
“针对辖区及周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数量上升趋势,我们不仅与徐州市中心医院签订帮扶协议,还成立了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王玲主任肾内科专家工作室。同时,我们还与周边乡镇卫生院建立双向联系,建立了分级转诊制度等措施。”该院血液透析中心负责人滕雪峰介绍,目前,血液透析中心拥有透析机21台,每年透析患者达8000人次以上。
据了解,作为铜山区东南片区的省级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铜山区大许镇中心卫生院拥有1个血液透析中心和1个康复疼痛诊疗中心,3个特色科室,建成省级基层慢病筛防中心及五级中医馆,辖区服务人口5万人,同时辐射周边十多个乡镇约30万人。
日前,2024年,江苏省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十大功能中心建成单位名单公布,我市1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19个功能中心上榜,新建成数量及累计建成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强基层才能保基本。市卫生健康委通过强体系、提能力、建队伍、优机制,持续优化整合基层卫生服务资源,满足百姓就医需求。目前,市级规划设置的30个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已全部达到二级医院服务能力并达到国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荐标准,其中29家达到省农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标准,数量和占比均居全省第一。
同时,我市立足基层功能定位,分层分类错位发展,形成了专病诊疗“县域次中心”格局。通过培养基层卫生管理复合型人才,完成基层适宜技术培训全员覆盖。此外,为推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2024年,全市共派驻县级医院235位主治及以上医师到全市17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医共体内牵头医院派驻医师服务全覆盖,打造农村偏远片区“诊疗中心”,让农村居民就近获得同质化医疗卫生服务。
春天里的“健康答卷”
春之序曲,民之殷切。展望未来,市卫生健康委将紧紧聚焦市委、市政府高质量建设苏皖鲁豫省际交界地区中心城市的总定位,坚定打造医疗高原高峰,持续深化医疗卫生改革,织密织牢基层卫生网络,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全力保障群众健康福祉,紧紧依靠人才项目支撑,完善医疗质量安全保障和党建引领政治保障,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奋力书写民生幸福的“健康答卷”。
来源:徐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