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淮海名医网淮海健康在线
您现在的位置是:淮海名医网 > 全网新闻 > 新闻资讯 > 徐州市卫生计生委《健康徐州2030规划纲要》新闻发布
徐州市卫生计生委《健康徐州2030规划纲要》新闻发布
信息来自:徐州健康网    发布时间:2017-09-26 15:34:00    阅读量:3257次
[摘要]: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机构纵向联合,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夯实分级诊疗基础,打造服务优质、群众满意、示范引领的基层卫生服务网底,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水平和服务利用,有效提升广大城乡居民对健康服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9月26日上午,徐州市卫生计生委《“健康徐州2030”规划纲要》新闻发布会在新城区报业大楼10楼进行。徐州市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尹葆华副主任;徐州市卫生计生委规划信息处处长、市卫生信息中心主任白智泳出席了当天的新闻发布会。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徐州,必须大力发展卫生与健康事业。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树立“大健康、大卫生”理念,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徐州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保障和增进人民健康,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努力,全市卫生和健康领域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不断提升。尹葆华副主任首先介绍《纲要》编制背景、编制过程及主要内容。她阐述: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徐州,必须大力发展卫生与健康事业。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树立“大健康、大卫生”理念,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一是建立了全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我市不断完善职工医保制度、扩大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覆盖面,建立大病保险制度、疾病应急救治制度,健全医疗救助制度,形成了覆盖城乡、相互衔接、多层次的基本医疗保障网,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政府补助标准从2009年的每人每年80元增加到2017年的470元,参保人员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的报销比例大幅提高,职工达80%以上,居民达70%以上。二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创新取得重大进展。覆盖城乡居民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基本建成,加强农村三级基本医疗服务网络建设,组织实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工程,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事和补偿机制等综合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全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全覆盖,基本实现淮海经济区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功能;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占全市总医疗机构数量比例达18%以上,多元办医格局初步形成;同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财政投入由2009年的人均15元提高到2017年的60元,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12类45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三是推动健身与健康融合。群众体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积极发展健康产业,医疗服务、医药制造、体育健身、保健产品、健康保险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健身养生、健康养老、健康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势头强劲,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健康产品供给更加丰富。四是健康环境得到改善。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建成国家卫生城市、生态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善;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不断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严格监管、标本兼治,总体上保证了人民群众吃得健康,用药安全;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安全防护得到加强,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五是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2015年,我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7.71岁,高于全省和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合理水平,主要健康指标位居全省前列,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对打造区域医疗高地提出了一是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完善公共医疗网络,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形成区域品牌优势。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建设省内乃至国内领先的高端专科医疗机构;二是大力发展第三方医疗技术服务,积极鼓励支持建设医学影像诊断、临床检验、病理诊断、心电诊断、集中消毒供应和远程会诊中心;三是以推进医联体建设为载体,推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逐步形成体系完备、功能完善的医联体体系,在市区,以三级医院为引领,联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科医疗机构,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医疗集团;在县域,重点组建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管理模式为主体的医疗共同体;同时根据医疗机构优势专科资源及特色专科技术力量,组建区域间专科联盟,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四是加大临床医学中心、重点学(专)科,医学领军人才、青年后备人才、优秀专家、拔尖人才的建设和培育。通过5年左右努力,形成以“人才高地”、“专科诊疗中心”为特征,集医疗、卫生保健、医学教育和科研服务于一体,覆盖淮海经济区的技术领先、设施先进、功能完善协调发展的区域性医疗中心。 最后围绕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出了首先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今后一个时期,是推进健康徐州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明确了卫生与健康工作的方针、目标和战略举措;省委、省政府明确制订了健康江苏的总体战略和行动方针;这些都为健康徐州建设指明了方向。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期间,省委书记李强同志在参加徐州代表团讨论时明确要求徐州要发挥好“三个作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徐州而奋斗”为主题,明确了徐州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取向、工作导向、奋斗指向,为健康徐州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同时,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将为维护群众健康奠定坚实基础,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将为发展健康服务创造广阔空间,科技创新将为提高健康水平提供有力支撑,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将为健康领域可持续发展构建强大的保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更加重视生命质量和健康安全,健康需求呈现多样化、差异化的特点,不但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希望不得病、少得病,看病更舒心、服务更体贴,对政府保障人民健康、提供基本卫生与健康服务寄托予更高希望。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加快推进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培植壮大健康产业,既能顺应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新期盼,又有利于拉动内需、扩大就业、增添经济发展新动能。顺时应势、抓住机遇,全力推进健康徐州建设,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徐州”、谱写好中国梦徐州篇章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徐州市卫生计生委高度重视《纲要》编制工作,多次召开调研会、讨论会、汇报会和调度会,广泛征求各县(市)区及19个市相关部门意见和建议,形成征求意见稿,7月21日,市政府第7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并进行了修改完善。9月12日,市委常委会第31次会议原则通过了《纲要》。《纲要》坚持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为主题,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全方位、全周期保障群众健康。《纲要》围绕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五大重点领域,提出了十二大行动计划。一是全民健康素养提升行动, 二是全民健身行动,三是医疗卫生服务优化行动, 四是重点人群健康保护行动,五是中医药传承创新行动,六是健康保障提升行动,七是食品药品及公共安全保障行动,八是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行动,九是健康环境绿色发展行动,十是健康城市建设行动,十一是健康产业创新升级行动,十二是智慧健康建设行动。

  问题一:《健康徐州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有哪些?主要特色是什么?
  白处长答:首先,《纲要》提出了总体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健康环境进一步优化,健康生活方式深入人心,全民医保制度进一步健全,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体制机制活力明显增强、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人人享有较高水平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体育健身服务,城乡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均预期寿命达到接近80岁。
  到2030年,健康优先的制度设计和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健康领域整体协调发展,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务更加优质公平,健康产业进一步壮大,人人享有高质量的健康服务和高水平的健康保障,城乡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以上。
  其次,《纲要》对围绕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等五大重点领域提出了15项主要建设指标,其中,人均预期寿命、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地级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优良天数的比例等指标都是咱们老百姓所关心关注的。
  《健康徐州2030规划纲要》的编制着重突出了“五大特色”:一是突出健康优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社会氛围、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形成大健康治理格局,促进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是突出目标定位。坚持“苏北领先、淮海经济区率先”的基本定位,提出了“到2030年,人人享有高质量的健康服务和高水平的健康保障,城乡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以上”的战略目标。三是突出科学发展。坚持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转变健康服务模式,优化健康服务供给。四是突出促进公平。立足于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推进健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改善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人员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实现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五是突出共建共享。完善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发挥政府的组织和引领作用,凝聚企业、社会组织、社区的力量,强化个人健康责任,形成全社会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强大合力,推进人人参与、人人享有。

  问题二: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健康徐州2030规划纲要》对打造区域医疗高地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白处长答:在《健康徐州2030规划纲要》中,将打造区域医疗高地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以部署,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划。一是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完善公共医疗网络,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形成区域品牌优势。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建设省内乃至国内领先的高端专科医疗机构。二是大力发展第三方医疗技术服务,积极鼓励支持建设医学影像诊断、临床检验、病理诊断、心电诊断、集中消毒供应和远程会诊中心。三是以推进医联体建设为载体,推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逐步形成体系完备、功能完善的医联体体系,在市区,以三级医院为引领,联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科医疗机构,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医疗集团;在县域,重点组建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管理模式为主体的医疗共同体;同时根据医疗机构优势专科资源及特色专科技术力量,组建区域间专科联盟,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鼓励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四是加大临床医学中心、重点学(专)科,医学领军人才、青年后备人才、优秀专家、拔尖人才的建设和培育。通过5年左右努力,形成以“人才高地”、“专科诊疗中心”为特征,集医疗、卫生保健、医学教育和科研服务于一体,覆盖淮海经济区的技术领先、设施先进、功能完善协调发展的区域性医疗中心。

  问题三:围绕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健康徐州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哪些解决措施?
  白处长答:首先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
  进一步巩固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两级、乡村一体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每个乡镇、每个行政村都分别有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村卫生室,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率达到90%以上;每个街道或3-5万人有1所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深化城乡“15分钟健康服务圈”建设。壮大基层资源总量,规划建设29个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4个城市社区医院,按照二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建设,持续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机构纵向联合,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夯实分级诊疗基础,打造服务优质、群众满意、示范引领的基层卫生服务网底,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水平和服务利用,有效提升广大城乡居民对健康服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其次,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采取医疗、医保、价格等综合性措施,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基层医生与城乡居民的契约服务关系,提高群众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依从度,提高基层首诊率。在城市,以三级医院为龙头,建立医疗联合体、医疗集团;在农村,以县级医院为龙头,推进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促进双向转诊。

  问题四:《健康徐州2030规划纲要》对重点人群健康保障问题提出了哪些举措?

  白处长答:《纲要》中特别提出了对重点人群的健康保护行动。

  一是加强妇女儿童健康管理和疾病防治。坚持预防为主、保健与临床相结合,进一步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保障妇女儿童健康。加强县级以上妇幼保健院、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产儿科和基层妇幼健康服务门诊规划与建设,强化妇幼卫生紧缺人员培养和配备,健全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妇女健康保障行动计划。规范孕产妇保健和助产技术服务,加强危重孕产妇救治网络建设。完善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等政策,推进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乳腺癌免费筛查全覆盖。到2020年,全市住院分娩率稳定在99%以上,妇女病发病率在现有基础上下降3-5个百分点。实施健康儿童行动计划。规范0-6岁儿童健康管理、疾病筛查和常见病防治服务,加强新生儿危急重症管理和救治。建立爱婴医院长效管理机制,规范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儿童疾病预防和心理健康服务,使全市儿童公平获得均质化的生长发育指导、健康管理以及疾病预防、筛查和治疗等服务,中小学生视力不良、肥胖和营养不良等发生率得到控制。实施出生人口健康素质提升行动计划。建立健全初筛、转诊、确诊、干预和随访相互衔接的服务网络,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推行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制度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制度,全面开展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到2030年,全市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4‰以内。确保全市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到2020年和2030年均保持较好控制水平。

  二是促进健康老龄化。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的资源整合和分工合作,推进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深度融合。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衔接,全面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协作关系,构建养老、医疗、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相互衔接的医养服务模式。鼓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到养老机构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多点执业;鼓励一、二级医院和专科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护理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制度,开展签约服务,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加强老年人健康指标监测和信息管理,开展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健康教育指导。开设家庭病床,推进高龄老人医疗护理康复上门服务,完善居家医疗护理的医保支付政策。到2020年,实现社区居家养老和养老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提高养老机构的医疗护理服务能力。扶持发展护理型养老机构,逐步提高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和护理型床位的比例,符合条件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100张床位及以上的护理型养老机构要单独设置卫生所(医务室),条件具备的可申请设立医院;100张床位以下的护理型养老机构可单独设置卫生所(医务室),也可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合作。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出台发展老年护理院政策。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急救、转诊等合作机制,协同医疗机构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护理,承接医疗机构内需长期照护的失能老年人。
  三是维护残疾人健康。实施残疾人康复保障工程,为各类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实施残疾人辅助器具和家庭无障碍改造补贴制度,推进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工程,深化人工耳蜗手术、白内障复明、助听助行等健康行动。完善康复服务体系,加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建设,建立医疗机构与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双向转诊机制,推动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残疾人签约服务工作。加强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和人才培养。依托专业康复机构,指导社区和家庭为残疾人实施健康档案、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等专业化康复服务。实施精准康复,到2020年,有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的比例达80%以上。到2030年,有适应指征的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实现全覆盖,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支付范围。实施残疾预防行动,增强全民残疾预防意识,开展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残疾预防,有效控制残疾发生和发展。加强对致残疾病及其他致残因素防控,推动实施残疾预防综合干预。
  四是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聚焦全民健康,实施健康扶贫,切实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低收入农户的疾病救治问题,提高生存和发展能力。切实提高建档立卡农村低收入人口医疗保障水平,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大病建档、定点救治制度。努力提升经济薄弱地区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经济薄弱地区就医可及性、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就医费用负担。夯实经济薄弱地区公共卫生工作基础,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形成,提高经济薄弱地区整体健康水平。到2020年,经济薄弱地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档立卡农村低收入人口大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和保障,个人就医费用负担大幅减轻。经济薄弱地区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公共卫生指标接近全市平均水平,人均预期寿命逐步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传染病发病率逐步下降。经济薄弱地区城乡之间卫生资源配置差距和人民健康水。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