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淮海名医网淮海健康在线
您现在的位置是:淮海名医网 > 全网新闻 > 新闻资讯 > 团队“复苏”、“速度”救人——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救团队及时救护,猝倒高铁患者转危为安
团队“复苏”、“速度”救人——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救团队及时救护,猝倒高铁患者转危为安
信息来自:徐州健康网    发布时间:2018-05-15 11:41:00    阅读量:3157次
[摘要]:5月7日会议结束后,徐医附院专家团队乘坐G1836次高铁由成都返回徐州。在火车接近绵阳站时,广播中传来“紧急通知:9号车厢有患者突发疾病,请车上的医务人员尽快到9号车厢紧急救助”。

  2018年5月4日-7日,徐医附院急救医学学科带头人许铁教授带领专家团队20余人,参加由徐州医科大学协办的2018年中国.国际第16届现代救援医学论坛(暨汶川地震十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成都),论坛主题为:砥砺奋进十年,共筑救援伟业。论坛期间,徐州医科大学急救与救援医学系、江苏省卫生应急研究所主办了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教育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全体会议及第二次学术论坛。

  5月7日会议结束后,徐医附院专家团队乘坐G1836次高铁由成都返回徐州。在火车接近绵阳站时,广播中传来“紧急通知:9号车厢有患者突发疾病,请车上的医务人员尽快到9号车厢紧急救助”。相信,每个人要是经历这样可怕的体验,一定是焦急万分、不知所措,这样只能让突发事件雪上加霜、病情恶化。

  还记得,2016年11月10日,我们的急救专家团队依托徐医附院东院迅速开启绿色通道、救护车开进徐州高铁站、院前院内无缝对接,以“徐医速度”成功救治了突发急腹症致休克的患者,创造了生命奇迹。那么这次是在外地的高铁上,是什么样的患者?病情如何?该如何展开救治?一系列的问题同样摆在我们的专家面前!

  听到广播后,出于职业的敏感性和使命感,来不及思考和讨论,仅仅经过领队赵宁军主任与王厚清主任眼神沟通后,领队一声“走”,大家不约而同放下手中的会议资料同时起身准备赶赴现场。为了节约时间赵宁军主任、王厚清主任、陈可主治医师、张才溢博士从车外以冲刺速度第一时间赶到,花嵘主任、胡燕副教授、陈珊珊护士长、朱晓会护士长等专家随后赶到,组成了临时的紧急救治团队。

  专家到场后,家属告知患者突发心慌、不省人事、尿失禁,专家看到患者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全身冷汗,大家来不及口头分工,而是驾轻就熟地展开救治:赵宁军负责询问病史、了解随身携带药物;王厚清主任将患者平卧、行体格检查、判断病情;花嵘主任、陈可负责协调高铁上医疗措施和设备;张才溢博士负责疏导围观的旅客、保障救治秩序;两位护士长负责监护患者血压等生命体征;心理学胡燕副教授、张才溢博士对家属同时对家属进行了心理疏导。经了解得知,患者刚因心脏疾病住院后出院不久,随身携带大量心脏药物“阿司匹林、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宁心宝、维拉帕米、稳心颗粒等等”,这时患者意识恢复,诉仍心慌、头晕,查体患者心率慢、可及早搏、血压偏低。专家们迅速得出一致意见,患者目前为“心源性晕厥”,可能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或恶性心律失常所致,目前患者随时可能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其猝死风险极高,专家团队立即给予紧急现场处置。同时专家团队向家属简单介绍了自己的身份,告知家属目前患者病情的风险,并建议患者家属应就近在绵阳站下车救治,但患者家属拒绝中途下车,要求继续观察病情再决定。后专家团队迅速制定进一步紧急处理措施和药物服用,胡燕副教授针对患者出现情绪焦虑、紧张,给予心理干预和疏导,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约十分钟后,患者症状渐减轻、焦虑情绪迅速得到缓解。随后几位主任则轮流在现场陪伴患者,定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监测生命体征,确保救治得当、处置有效、迅速缓解、严防病情恶性。就这样,我们的专家团队,用爱心和行动守护在这名患者的身边,直到患者到达目的地西安站。专家团对再次给予家属相关下车后的转运和进一步诊疗建议和意见,并护送患者安全下车。家属表示“非常感谢徐医附院的急救团队,不仅有医学专家,还有心理专家和护理专家;我们也是因为幸运地碰到你们那么强大和专业的急救队伍,母亲才能转危为安,才有足够的信心抵达目的地;你们对生命如此尊重的态度和这种敬业的精神让我们深深地感动,也让我们终生难忘”,并饱含深情、眼泪汪汪地竖起来大拇指。

  送走这位患者,大家在一起继续讨论着病情。而我们发现团队中的王厚清主任在一旁沉思,原来他的思绪被带到了10年前的汶川。原来王厚清主任曾代表徐医附院参加了2008年汶川地震的现场紧急医疗救援工作,在汶川默默付出整整3个月。他目睹灾后震区的满目疮痍和无数废墟下逝去的生命,也经历了无数经过紧医疗急救治而顺利回归生活的幸存者;这些都让王厚清主任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宝贵,感受到急救与救援医学发展的重要与急迫。在这10年中,他始终怀着对生命更加敬畏和对急救与救援医学事业更加热爱的的精神,不停地奉献在急救医学的临床、科研与教学上;力争为更多的人提供紧急医疗救援服务,力争为社会培养更多和更优秀的急救与救援人才。

文:张才溢 赵宁军 图:陆文春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