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护士就是从事打针、发药等工作,但在中医院,护士们除了为患者提供常规护理之外,还有中医的“独门秘籍”。如关节肿痛,护士就施于艾灸以缓解疼痛;糖尿病足久治不愈,就用中药材熏蒸泡洗……而这些“简、便、验、廉”的中医护理方法,被称为“中医绿色护理”,能帮助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的预防、保健知识,减少病痛,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药中国行”和“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活动的开展,徐州市中医院在传承中医传统疗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临床应用的新思路、新方法,创新性地摸索出了一套临床疗效好、操作方便、使用范围广的中医特色护理疗法,受到了越来越多患者及家属的赞誉和认可。
发挥特色优势
提升中医护理服务能力
致力于中医特色服务,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以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扎实开展“服务人性化,中医药特色化,护理整体化”的中医特色护理模式,是市中医院近年来谋划大发展的着力点。
据了解,为了让中医护理工作的开展落到实处,让患者见到实效、真正受益。市中医院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全面提升了中医护理服务的能力:
一、加强中医理论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全院护理人员业务技能;
二、鼓励护理人员院外进修学习,注重护理骨干人才的培养;
三、激励特色中医护理项目的创新与发展;
四、强化细节管理,做实人性化服务,增进护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通过中医护理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满足群众更高层次的护理服务需求。
穴位贴敷
艾灸
患者接受“绿色疗法”
39项技术效果显著
中医药宝库博大精深,中医药疗法简、便、廉、验。中医护理讲究辨证观和整体观,从常见证候要点、证候施护、给药护理、康复指导、饮食指导、情志调护等方面全面把握患者病情,真正把“以病人为中心,突出中医特色”的服务理念落到实处。
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医护理优势,提升中医服务能力,徐州市中医医院开展了耳穴贴压、艾灸、中药溻渍、穴位贴敷、中药熏洗、拔火罐、中药保留灌肠、药熨法、中药离子导入、刮痧等39项中医护理技术,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住院病人中的使用率达60%以上。
市中医院护理部主任陈学玲介绍,市中医院对护士的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培训率达到了100%。全院护理人员在加强中医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加班加点苦练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并利用空闲时间自制中药枕、药熨包等护理用具。而患者对这些“绿色疗法”也都乐于接受,参与度很高,切身体会到了中医护理的疗效,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认可和好评,住院患者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
中药湿敷
耳穴埋籽
技术联合应用
中医护理解决术后病痛
5月9日上午,记者刚走进市中医院骨伤科病房,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中药熏香的味道,原来是护士正在给一位老人做中药溻渍疗法。
据了解,患者今年71岁,前两天因腰椎间盘突出疼痛难忍,急诊入院。诊断明确后,医生果断决定,先用骨科特色中医“理疗”,也就是中药溻渍联合热奄包和离子导入技术进行治疗。
治疗开始了,护士先协助病人俯卧在床上。为了使他更舒服一点,护士在病人胸部和髋部加垫了软枕,然后铺上中单,松开腰带,取腰部疼痛明显部位放置药垫和电极片,覆盖上厚厚的几层加热保温的纱垫……
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老先生的呻吟声渐渐变小,之后竟响起了轻微的鼾声。20分钟后,护士撤去所有的治疗用物,老先生半信半疑地从床上爬起来,扭了扭腰,自言自语道:“不疼了?真的不疼了!太好了!真不敢相信,比打针吃药还管用!”
市中医院骨伤科七病区护士长孙琰介绍,想解决患者的病痛,并不止中药溻渍这一种办法,患者术后所出现的常见症状都有中医护理的技术应对。
比如,手术后的病人长期卧床极易发生便秘,患者苦不堪言。应用中药研制成的“脐贴”,通过贴肚脐经皮肤吸收促进肠蠕动,既方便又简单,而且见效快。一位大妈骑电动车不慎造成右脚踝、膝关节骨折,因患者有便秘史,术后卧床便秘加剧,只有靠“开塞露”灌肠和泻药勉强通便。护士给她采用“脐疗贴敷”,每天早晚各贴1次,当天就能解出大便,1周后已不必再用“脐贴”。
再如,术后患者最怕出现深静脉血栓,尤其是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护士们采用按摩、艾灸等中医护理方案,预防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药气疗
多年来,市中医院的护理团队就是这样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事迹,他们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深入挖掘中医经典,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将优质护理扎实落到实处,砥砺前行,为徐州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默默地付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