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淮海名医网淮海健康在线
您现在的位置是:淮海名医网 > 全网新闻 > 新闻资讯 > 您知道您对孩子的精神及心理的影响会有多大吗?
您知道您对孩子的精神及心理的影响会有多大吗?
信息来自:徐州健康网    发布时间:2018-07-25 16:04:00    阅读量:8816次
[摘要]:不良的家庭环境、与人交往的紧张症状、紧张不安的症状恶性循环、回避行为、伴发严重抑郁症状、躯体症状明显。

  【案例】在我的记忆里,我是在一个吵不完、打不完架的环境中长大。小时候我妈爱唠叨,逢人就说我爸的不是,不挣钱还脾气特别暴躁,

  父母经常吵架,每次吵架整个村的人都能听见,有人会给我同情,而另外一些人却是一脸的嘲讽和冷眼相对。我爸脾气上来的时候不管旁边有没有人或者有什么人,对我想骂就骂,想打就打,从来不给我留一点面子和自尊。这样在无形中,我也开始慢慢的觉得,不管自己在哪一方面都不比不上别人,都不如别人。这种羞怯自卑的感觉,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慢慢的形成并根深蒂固。我上学也不快乐,上课从来不敢发言,更没有同学们的自然、活泼、开朗,见老师也特别害怕、紧张、羞怯,直到现在我碰见同学还会避而不见,根本没有勇气和自信跟他们打招呼。我恨自己,为什么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后来我进入了社会,更加感到了极度的迷茫、担忧和恐惧不安。我该“怎么办?”这句我该怎么办已经在我的脑海里浮现过千万次,让我无力面对,因为恐惧和紧张不安,在外漂泊这么久我甚至从来没有一个真正的朋友,因为害怕交往变得孤僻,不敢接近人群,目光游离不定,不敢注视别人,在听别人讲话时,心里也感到紧张不安,回答时特别不自然,不敢看着别人讲话,目光躲躲闪闪,其实内心想接近他们,更希望与他们友好相处,可事与愿违。有时候我特别讨厌自己,为什么跟别人老是有隔阂,这真的不是我的本意。说真的,因为这样,在我十几岁的时候,就时常有自杀的念头,总觉得自己活的不自信、不轻松,可就是不知道问题在哪?我以为经过岁月成长和磨练,心中从此不在悲观和绝望,可事实上,因为人际关系更加紧张,我对生活越来越恐惧和无所适从,我甚至觉得死亡应该不是一种悲哀,而是一种心灵的解脱。最近我的视力急剧下降,胸口经常堵得慌,喘气也变得有些困难,说话变得声音嘶哑。我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或者更本无所谓意味着什么,真的如果那样,这不正是我想要的吗?

  【心理诊断】社交焦虑障碍、抑郁状态

  【症状特点】不良的家庭环境、与人交往的紧张症状、紧张不安的症状恶性循环、回避行为、伴发严重抑郁症状、躯体症状明显。

  【心理分析】

  1、来访者目前存在的核心问题是社交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情绪,喜怒哀乐每个人天生就有传承记忆,自出生时这些情绪反应不时的向外传递的不同的信息,比语言更早的与父母亲人达成互动;那么情绪更多的是在成长过程中的内化机制,也就是互动体验机制,尤其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当然还有与社会、自然的互动,这里不再赘述。

  2、来访者不良的家庭环境,给来访者造成了不良的人际互动。在与父母的人际互动中,他不能确定父母是否真的爱他?这种“不确定感”即是焦虑的源头,也是其体验内化的过程。

  3、在与邻居的互动中,产生的是一种可怜、嘲讽、冷眼相对,而这些互动产生的情绪(并不一定是言语互动),内化的结果则是“挫折感、自卑感、无助感”,这些都是负面情绪的认知体验,即是抑郁的源头。

  4、随着挫折感和自卑感的积累,进而导致行为的回避,长期如此,则有了无望、无趣,甚至“自杀是心灵解脱的冲动”。

  5、压抑的情绪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爆发的结果就类似效仿父母的宣泄方式,通过吵、打等模式进行社交;而灭亡的方式就是内伤(躯体的不适症状),或着自伤、自杀。

  【心理治疗】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客观事实,都是如来访者所想,答案并非如此,这就需要对来访者进行认知体验的重建,纠正错误的内化感知,同时进行社交技巧的训练,最终使来访者真正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