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淮海名医网淮海健康在线
您现在的位置是:淮海名医网 > 孕育指南 > 优生优育 > 孕期还在大鱼大肉大补?真正营养均衡的是这些食物,你知道吗?
孕期还在大鱼大肉大补?真正营养均衡的是这些食物,你知道吗?
信息来自:徐州健康网    发布时间:2018-11-20 14:53:00    阅读量:2351次
[摘要]:徐州健康:不少孕妈怕孕期摄入的营养不够,会影响胎儿发育,于是顿顿大鱼大肉,餐餐大补,然而宝宝真的能吸收这些“营养”吗?

孕期的女性比非孕期的女性

所需补充的能量和营养元素都要更多

尤其在胎儿发育及骨骼成型阶段

需要汲取大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需要顿顿大鱼大肉来大补吗?

有哪些食物营养更丰富呢?

  大鱼大肉大补?不可取!

  不少孕妈怕孕期摄入的营养不够,会影响胎儿发育,于是顿顿大鱼大肉,餐餐大补,然而宝宝真的能吸收这些“营养”吗?

  孕期一味进补的准妈妈,往往会出现营养过剩的情况,反而给自身和胎儿的健康埋下了隐患。孕妇营养过剩,不仅会增加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概率,也会导致自身身体内蓄积太多脂肪。待到生产时,使得产道阻力增大。如果选择自然分娩,产道因脂肪压迫而弹性减弱,容易出现宫缩乏力、产后出血,还可能引起新生儿窒息等。

  此外还容易导致婴儿体重超标,不易自然分娩,而且孕期营养过剩对孩子的影响,不是只表现在出生阶段,孩子成年后患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也会增加,这种影响是持续性的。

  所以孕期盲目大鱼大肉大补是不可取的。

  哪些食物更健康,营养更丰富?

  维生素类

  维生素A

  对胚胎的心脏发育影响较大,如果严重缺乏,婴儿心脏畸形的风险将增大,先天性心脏病的患病率增高。

  包含维生素A的食物:

  鱼肝油、动物肝脏、奶类、蛋类、菠菜、辣椒、胡萝卜、苋菜、甘薯、橘、杏、芹菜、小白菜、韭菜等。

  维生素B群

  对胎儿的大脑发育有影响,影响胎儿智力。

  包含维生素B的食物:

  动物肝、肾、心以及蛋黄、鳝鱼、螃蟹、干豆类、花生、绿叶蔬菜、小米、面粉等有丰富的维生素B。

  维生素B9,也称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需要在备孕期间就一直进补。

  包含叶酸的食物:

  猕猴桃、草莓、橘子、各种蔬菜、动物肝脏、蛋黄、酵母等为富含叶酸的食物来源,豆类含量亦较多。

  维生素C

  有助于宝宝发育、强壮牙齿和骨骼。

  包含维生素C的食物:

  在新鲜水果、蔬菜、豆类中含量较多,尤其是酸枣、山楂、柑橘、柚、草莓、辣椒、油菜、卷心菜、蒜苗、菜花、西红柿等。

  维生素D

  有助于胎儿对钙、磷的吸收,维持骨骼和牙齿的健康,对骨的钙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包含维生素D的食物:

  鱼肝油、蛋黄、肝脏、乳类中所含维生素D 最多。

  维生素E

  若缺乏维生素E,就会引起肌肉萎缩,胎儿发育异常。服用维生素E 就等于为孩子的智力发育不受损伤提供了保障。

  包含维生素E的食物:

  各种绿叶蔬菜、植物油、谷物胚芽等,都含有较多维生素E。

  微量元素类

  铁元素

  缺乏铁,孩子今后的注意力和灵敏性可能会受到影响。另外,铁有助于红细胞健康发育,为胎儿提供足够的氧和养分。

  富含铁的食物:

  瘦肉、豆类、蛋、绿色蔬菜。

  补铁食谱:牛肉丝炒芹菜、胡萝卜牛腩、木耳烧豆腐等。

  钙元素

  钙是胎儿骨骼发育不可缺少的元素,所以要注意多补充钙元素。

  富含钙的食物:

  乳类与乳制品、豆类与豆制品、海产品类、肉类与禽蛋;蔬菜类:芹菜、油菜、胡萝卜、黑木耳、蘑菇等。水果与干果类:柠檬、枇杷、苹果、葡萄干、花生等。

  补钙食谱

  榛仁莴笋扇贝、鲫鱼汤、燕麦黑芝麻粥

  锌元素

  准妈体内锌缺乏时,会增加畸胎发生率,并会影响胎儿脑细胞的生长、发育和成熟。蛋白质的缺乏会直接影响胎儿脑细胞的形成。成长到儿童期后,脑细胞的数量可能会少于正常儿童。

  富含锌的食物:

  牛奶、鸡蛋、瘦肉、鱼类、大豆制品。

  补锌食谱

  猪肝粥、鸭血鲫鱼汤、萝卜番茄汤等。

  碘元素

  胎儿如果缺乏碘,出生后易患呆小症,个子矮且智力低下。

  富含碘的食物:

  如海带、紫菜、淡菜、海参、干贝、龙虾、海鱼等。

  补碘食谱

  海带猪腰汤、海带冬瓜排骨汤等

  镁元素

  缺镁会引起神经与肌肉的功能失调,出现肌肉震颤、手足抽搐、惊厥等现象。

  富含镁的食物:

  胡萝卜、芥菜、菠菜、黄花菜、紫菜、嫩玉米、谷类、大豆制品、香蕉等。

  补镁食谱

  白萝卜丝炒黄豆、海米紫菜蛋汤、黑豆乌鸡汤、凉瓜瘦肉汤。

  总之,孕期补充维生素的原则是尽量从食物中摄取,只有孕妇因某些情况造成食物吸收差、维生素缺乏时医生才应考虑用药补充。服用维生素片时要注意食物与药物中维生素的累加效应,防止过量。


扫一扫,分享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