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耳蜗丢了”、“帮失聪儿童找回声音”等全城接力寻找丢失的人工耳蜗的新闻层出不穷,消息一出便刷爆朋友圈,引起一场不小的轰动。人工耳蜗究竟是何物?它有何意义以致于牵动上万人的心?
“对于失聪、患有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孩子来说,一副人工耳蜗能够让他们聆听到世界的声音。”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刘芳芳感慨道,3月3日是第17个“全国爱耳日”,也是第四届“国际爱耳日”,今年的主题为“关注儿童听力健康”,由此可见,做好儿童听力保健及听力障碍早发现、早干预和早康复具有重大的抢救性意义。
防聋从小做起 早期听力筛查不能省
据统计,约60%的儿童听力损失是可以避免的,超过30%的儿童听力损失是由于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风疹等病毒感染引起,约17%的听力损失是由早产、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黄疸等并发症引起。这些都可以通过预防保健有效避免。
作为徐州市临床重点专科,市一院耳鼻喉科拥有可做耳声发射、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纯音测听等听力学检查的听力检查中心,科主任刘芳芳在治疗听力障碍相关疾病方面更是造诣颇深。
谈及如何避免儿童听力障碍,刘主任指出,儿童时期听力障碍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语言发育,甚至会使孩子不能正常学习、工作,影响其一生的生活。因此,听力筛查要从未出生的孩子做起,即处于母孕期的准妈妈在产检时就应到所在妇幼保健院(所)、专科医院进行专业筛查。把握听力筛查的三大时期,可极大降低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病率。
1.孕前检查:有耳聋家族史者,可在孕前进行耳聋基因检测及遗传咨询;
2.初次筛查过程(初筛):即新生儿出生后3-5天住院期间的听力筛查。
3.第二次筛查过程(复筛):即出生42天内的婴儿初筛没“通过”;或初筛“可疑”;甚至初筛已经“通过”,但属于听力损失高危儿如重症监护病房患儿,需要进行听力复筛。
有些家长可能会疑惑,为何新生儿在初筛时会产生“可疑”的现象?
“孩子出生时会有羊水、胎脂、胎性残积物滞留在外耳道,这样在做听力筛查时会使耳声发射的传人刺激声和传出反应信号衰减或消失,导致耳声发射引出信号的减弱或消失,从而确定为‘可疑’。”刘主任强调说,“为了使检测结果精准,在筛查前适当用小棉棒清理婴儿的外耳道,使外耳道洁净尤为重要。此外,筛查时间的确立也是影响假阳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过早进行听力筛查会导致假阳性增高。”
如果复筛过后听力仍不过关就断定为“听力障碍”?
刘主任对此并不认同,她表示,从专业角度上来说,这种断定很不科学。未通过复筛的婴幼儿,都应在3个月大时接受听力学和医学评估,确保在6月龄内确定是否存在先天性或永久性听力损失,以便实施干预。
“复筛未通过的患儿应由听力检测机构进行耳鼻咽喉科检查及声导抗、耳声发射、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测、行为测听及其它相关检查,必要时并进行医学和影像学评估,做出诊断。对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儿童,应根据可能发生的迟发性听力损失状况,制定个体化的听力再评估的时间和次数。对于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但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婴幼儿,至少3岁内每6个月进行1次听力随访,若可疑有听力损失,应及时进行听力学评估。”
筛查合格≠万事大吉 后期保护要跟上
孩子的听力发育有一个逐渐成长的阶段,罹患听力障碍不仅有家族遗传等先天性因素,与母亲孕期受到了病毒感染、或使用影响胎儿听力的药物、或出生后低体重、患缺血缺铁性脑病、急慢性中耳炎等后天不良因素也密不可分。即便在新生儿筛查时听力没有问题,平时也要多注意观察,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在产妇妊娠期,头三个月对腹中胎儿的影响极为重要,属于疾病易感时期。“准妈妈在备孕期间一定远离烟酒、毒品等对婴幼儿有伤害性的物品,感冒生病时应遵循医嘱用药。”
刘主任提醒,后天因素造成儿童听力障碍的因素有很多,母亲在妊娠期间患过风疹或其他病毒性疾病等也可能造成儿童听力障碍。还有就是孩子出生后患过细菌性或病毒性脑炎、其他病毒性疾病、外伤、耳毒性药物的应用、有耳病史尤其是中耳炎非常容易造成儿童听力障碍。家长没及时发现、及时干预,也可以诱发儿童耳听力障碍。
值得关注的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儿童对于电子产品的热爱与痴迷已超越了年龄界限。如今,在街上随处可见低头玩手机、戴耳机听音乐的中小学生,有些孩子虽然带着耳机,但是几米之外的路人都能听到从耳机里传来的震耳欲聋的音乐声。
很多家长喜欢带幼儿坐“喜羊羊”、“小汽车”造型的摇摇车,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孩子们在摇摇车上玩的不亦乐乎,手舞足蹈。最近网上的一则报道却让人惊愕不已:长沙一名3岁的小男孩,8个月大时,家人就扶着他坐摇摇车,现在每天要坐十来次,在摇摇车高音量的轰炸下,小男孩的听力居然下降了。
调查发现,噪音如果超过80分贝,就会损伤孩子的听力。可是经过专业测试,出现在大街小巷的摇摇车分贝大都超过80分贝,最高分贝达到118.4。儿童在6个月大时,听力已接近成人,但听觉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听力比成人更易受损。如果经常坐摇摇车,长期停留在80分贝以上的嘈杂环境中,容易对儿童听力造成危害,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而听力受到影响后,对声音的分辨率降低,也会影响儿童的语言发育。
刘主任就此提醒家长,如果只是偶尔坐摇摇车,不会有什么危害,但一定不要频繁乘坐。日常生活中,也应避免带幼儿到卡拉OK、音量很大的广场舞等场所游玩。购买玩具时,不要购买能发出刺耳声音的高分贝玩具,也不要给幼儿戴插入式耳机。
植入人工耳蜗 可以听见世界的声音
“当确诊为听力障碍后,并不意味这个孩子与有声世界无缘。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儿童听力障碍是可以通过及时、正确佩戴助听器、人工耳蜗来辅助治疗的,0-3岁语言发育期是干预听力残障的最佳时期。”刘主任说,中度或者重度患儿可以佩戴助听器,而患有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孩子,人工耳蜗植入技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植入手术最佳时期是0-3岁,最大不能超过6周岁。
人工耳蜗植入装置是一种模拟人耳蜗功能的转换器。它将声音信号通过言语处理器转变成电信号,传入内耳的电极,直接兴奋听神经,从而产生听觉。人工耳蜗装置主要分2大部分:植入部分(包括接收装置和多道电极)和外接部分(包括耳机、发射器、言语处理器等)。
“许多患儿家长担心,人工耳蜗价格太贵,一般家庭负担不起。其实,人工耳蜗是一个公益项目——‘七彩梦行动计划’中专门为听力语言残疾儿童设置了帮扶政策,为中低收入家庭聋儿购置配发人工耳蜗,并补助人工耳蜗手术、术后调机和术后康复训练经费;为贫困聋儿购置配发助听器并补助康复训练经费。有需求的家庭可以带着患儿在医疗机构的检查资料到当地市民政局、残联申请。”
患儿经助听器选配和人工电子耳蜗植入听力矫正之后,需进行听功能训练和语言康复训练,这是一项艰巨又负有使命感的工程。需要有医生、听力学家、语言治疗师、特殊教育者和心理学家参加。与患儿建立长期关系来支持儿童的听力和语言的发育相当重要,使聋儿患者能听到声音,并能理解讲话。
刘主任最后提醒家长,儿童的天性是好动、多动的,要多关注孩子的听力情况,定期进行耳部体检,以免听力损失未能及时发现,以致影响孩子的言语功能、社交活动与学习交流能力。